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颖  王滨 《社科纵横》2012,(11):66-68
美国著名的亿万富翁约翰·洛克菲勒,在其一生40年时间里给他的后代留下38封家书,透过这些经典家训文献,可以看出西方家庭教化的理念与方法,也可以给我们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对“富二代”的家庭教育带来许多启示。首先是基督教伦理理念的价值导向是其德育教育的核心;其次是具有哲理语言的家书形式,起到良好的励志教育功能;最后是充满宗教理性的商业伦理灌输,对家族经商、理财等理念的教化与提升,保证了家族企业发展的价值基础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家作为企业发展的领头人,是企业信用的决定因素.然而现有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中缺乏对企业家信用的评价.运用古典信用评分法,根据中小企业家的信用特征和信用表现,分析影响企业家信用的影响因素,构建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补充现有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不足,提高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来华的欧洲殖民者往往都有家人相伴随.家庭成员的日记、信件似乎是可以让人生动地洞悉日常殖民经历的有用信息源.瓦尔特·弗雷(Walthet Frey)是1905-1938年间在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并且是1914年以前天津德国社团的支柱人物.他的姐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rey)在1913-1914年期间来华看望他,并且给她在德国的母亲写了一系列的信件.这些信件从一开始就被有意识地作为一种日记,揭示了国外殖民经历的许多含混性.它们不仅记述了一位年轻女性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殖民经历,而且详细地说明了"殖民凝视".同时,这些信件也清楚地显示出依靠此类资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来华的欧洲殖民者往往都有家人相伴随。家庭成员的日记、信件似乎是可以让人生动地洞悉日常殖民经历的有用信息源。瓦尔特·弗雷(Walther Frey)是1905—1938年间在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并且是1914年以前天津德国社团的支柱人物。他的姐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rey)在1913—1914年期间来华看望他,并且给她在德国的母亲写了一系列的信件。这些信件从一开始就被有意识地作为一种日记,揭示了国外殖民经历的许多含混性。它们不仅记述了一位年轻女性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殖民经历,而且详细地说明了“殖民凝视”。同时,这些信件也清楚地显示出依靠此类资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周芬伶的张爱玲研究一直力求完整地展现张爱玲及其作品的各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散文创作体验,周芬伶对张爱玲的散文评价颇高。周芬伶从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发掘出来的六封家信及其对这些家信的研究,为后来者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史料,成为日后完善张爱玲研究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女性学者和作家,在对张爱玲的研究过程中,周芬伶一直坚持从女性视角出发,形成许多独特的观点与感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