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的发展水平如何 ,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因此 ,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努力探索中国农村发展道路。两位伟人探索的结果是 ,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模式上 ,他们意见一致 ;但对实现中国农村发展目标的条件和具体途径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回顾这段历史 ,了解毛、刘关于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思想轨迹 ,分析其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今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无裨益。(一 )在旧中国 ,封建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仅占农村人口10 %的地主、富农 ,却占有约 70 %的土地…  相似文献   
2.
苏南土地改革中的富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土改对富农问题的政策根据是中共中央有关保存富农经济的方针,同时又针对了苏南的具体情况。苏南富农在土地改革前每人平均占有和使用的土地为当地平均数的两倍以上,他们以自己耕种、雇工耕种、出租等方式经营土地。苏南富农对待土地改革的心态是极为复杂的,拥护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苏南各地征收了半地主式富农的出租土地,保留了一般富农的出租土地,对富农的佃入土地抽动较大,对富农的其他财产全部保留。苏南在处理富农问题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对富农乱斗乱打和提升富农阶级成分等过左行为,但很快得到纠正。苏南富农在土地改革后每人平均占有的土地仍为当地平均数的两倍以上,苏南是中国大陆保存富农经济最成功的地区。富农经济的完整保存为此后苏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新区土改"中,保存富农经济是一个重要问题。围绕是否征收富农出租给人耕种的土地,出现了中南局和华东局两种意见。主张征收的中南局,是考虑到拿出更多土地分配,从而有利于发动农民;而华东局则更多地看到了富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城乡生产与城市生活资料供应的关系。中南局邓子恢的意见成了主流意见,但中央相关新区土改的政策法令,却为双方意见都留了口子。原因在于双方意见都有其适应需要的性质,以及政策制定所遵循的恰当程序。华东局饶漱石所以不赞成征收富农的出租土地,是因为事先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吃透了华东特别是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特点。由此,苏南地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其内容与执行效果就要相对完善一些。在这个过程中,中共中央的政策,采取了平衡意见,容许地区差异的态度。邓子恢、饶漱石、刘少奇在对待富农的政策上各有认识的重心,但却可以导出土改后不赞成迅速合作化的近似态度。刘少奇长期保存富农经济思想的表述,预示着土改后农村发展道路的问题上,将不可避免地在执政高层发生深刻的分歧。  相似文献   
4.
从30年代中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存富农经济的策略思想构成了毛泽东在富农问题上的主线.这既有情势方面的因素,又有政治上争取主动、经济上加以利用的需要,更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思考.它是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重要理论成果,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人们更为深刻地感悟到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东北地区通过移民垦荒发展起粮豆经济。粮豆贸易的外向型经济立足于本土经济的开发中,推动农村开始了一场缓慢却是渐进的社会变革,扭转了东北地区工、商业落后的局面,给代表民族利益、具有地方特色的粮豆加工工业注入了发展的生机,既收到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也奠定了长远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新中国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进程。叙述了中共领袖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制度问题上的重大分歧。总结和探讨了新民主主义制度最终被放弃的深刻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论张闻天新民主主义农村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闻天根据土地改革完成后的东北农村实际和农民的觉悟程度,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科学分析了农村经济的构成并制定出相应政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