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高歌的白鹭     
鹰鸽 《中国民族》2010,(10):50-50
随着连续剧《贞观之治》的热播,插曲《时间证明一切》和《天机》在观众中深受好评,主唱张学友和白鹭成为了流行乐坛不可多得的男女对唱歌手。白鹭现为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创意天下》栏目主持人,又名纳米利亚,是一位蒙古族,出生在锡林郭勒草原。  相似文献   
2.
晓枫  维宁 《源流》2012,(7):75
以燕岩奇洞和世外桃源风光闻名遐迩的怀集县桥头镇,不但风光秀美,更有吟诗作联、南歌对唱以及演贵儿戏的传统,每条村都有能写会画的民间诗人、歌手和艺人,形成当地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民俗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诗歌对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哈萨克族的诗歌对唱这一独特的文艺形式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概括地讲述了诗歌对唱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在哈萨克族人民中间的崇高声誉  相似文献   
4.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罗布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人生礼仪是罗布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起名仪式、摇篮庆典、割礼、婚礼、葬礼等礼仪。从形式上看,罗布人的人生礼仪与周边地区的其他维吾尔族大致相似,但仪式的内容却有着很多完全不一样的特点。在人生礼仪上表现出来的社会伦理观、渔猎生活以及歌谣对唱习俗,不仅反映了他们在生活进程中自然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而且体现了罗布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敖云 《中国民族》2010,(12):52-53
阿肯是口头即兴创作的民间诗人。哈萨克族的对唱也称阿依特斯,是哈萨克语的"ayt is"的音译。本意是争辩、辩论和申辩,由于是用诗歌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对唱。阿肯对唱形式的历史相当久远,但缺少确切的文字记载,到公元11世纪由马赫穆德·喀什噶里撰写的《突厥语大词典》里才有了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情歌对唱活动是广西歌圩与西北"花儿"会共有的重要内容,但两种所表达的婚恋文化的内涵有差异。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观点,从歌场程式主题的差异、歌圩与"花儿"会的起源、歌词风格、"好歌"的审美心理四个方面,对这种文化的异质情况进行分析。情歌对唱活动在歌圩上体现为壮族"倚歌择偶"的传统婚姻习俗,而在"花儿"会上则表现为婚外恋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吴颉  滕志朋 《创新》2021,15(2):84-91
广西是民族团结的典范地区.历史上,广西各少数民族之间,以及他们与汉民族之间交流密切,文化互通.广西仫佬族"古条歌"《古今对唱》是对民族交融团结的史诗性咏叹.《古今对唱》叙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近现代中国这一个时间跨度无比巨大的历史过程.《古今对唱》歌颂了远古传说故事中的祖先神,也展示了进入文字—文明时代后中华民族的真实历史,记录了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也引述了汉民族文字经典中创造的艺术形象.仫佬族非常认同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历史,《古今对唱》等"古条歌"也主要用汉民族语言演唱,而且有意识地在重要的场合演唱,从而起到凝聚民众的作用,形成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古今对唱》呈现了仫佬族等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在当今也成为民族交融团结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花儿”,也叫“少年”,是产生于河州地区(包括今甘肃省临夏州、甘南州部分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固等民族中的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用河州汉语方言演唱,格律独特。“花儿”流行地区之广、传唱民族之多、唱词之浩瀚、曲调之丰富,可位列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首。  相似文献   
9.
<正>大戊梁是一座山,是山上的一道山梁。一座普普通通的山,一道普普通通的山梁。它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播阳、大高坪三乡镇交界的三省雄关牙屯堡镇境内。从三个乡镇的不同方向都可以到达大戊梁山,但最便利的一条是从播阳镇的陈团村,沿逶迤的羊肠小道南行五、六公  相似文献   
10.
《大雅·既醉》以"致福"为核心的"祝嘏"文体特征,彰显其特出之仪式性。诗体结撰中之问答结构揭示了"祝"角色的复数性,"祝"在周代祭祀仪式中居沟通人神之职,其于本诗中以隐身姿态直面在场之"尔"。"尸"扮演神而未直接向祭祀者"致福",通过"祝"为"尸"代言,其"致福"内容以问答对唱之形式展开,揭示周代礼制下人神沟通之仪式搬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