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2007年各地的历史高考题中,都不同程度地考到一些历史常识。重庆巴蜀中学的张波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11期上,就这些历史常识分门别类进行了阐述。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常识性知识,是历史老师和文科学生应该熟悉、掌握的知识。但是从阅卷场统计的数据来看,得分率低得可怜。我们历史教师不妨也扪心自问一下,那些知识我们究竟掌握了多少。我想真正敢理直气壮回答的老师并不多。下面我们看看2007年全国文综卷(1)第12题所涉及的几个历史常识。  相似文献   
2.
关里爷在伊斯兰教哲赫忍耶学派中享有盛名,凡提到关里爷这个尊号时,没有不知道的人,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学者,更重要的是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写下了哲赫忍耶的一段血泪历史。文学家张承志在《热什哈尔》一书译文的序中说,他是在被“搜捕追杀中冒险写成此书”,其艰苦与虔诚可想而知。此书的名字当初关里爷起名叫什么,不得而知,传抄本有的叫哲赫忍耶“道统史”,  相似文献   
3.
区别于中原佛经款题的书写结构,西夏皇帝和皇太后在撰写佛经款题时会冠以“尊号”。结合“御译”“御校”“谨施”等词语以及佛经序言的内容发现,西夏文佛经款题中的“尊号”不单纯是政治名号,可能还蕴含着佛教意义上的“觉悟”。西夏的“尊号”制度是模仿唐宋的结果,与本国的社会现实存在冲突。从“尊号”的用字来看,佛教调和两者的冲突。佛教在加强西夏皇帝统治合法性的同时,也迎合了西夏僧俗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4.
枫叶 《当代老年》2010,(4):14-15
代表着至尊皇权的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有一个神秘的匣盒,匣中所记录的名字就是下一任皇帝的尊号。这个密匣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影响着清朝皇位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钱占元 《老年世界》2006,(10):10-12
公元前五世纪,一位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境内)太子,因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又对当时婆罗门教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经过10多年的苦苦修炼。最终创立了佛教。信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后来被神化为佛祖。公元一世纪始,佛教逐步通过三条途径传入中国,一条是从古印度向北,经新疆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西夏皇帝尊号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自1038年正式立国后,先后共出现过十位皇帝,他们笃信佛教,佛事活动频繁而兴盛。皇帝或皇太后的尊号时常出现在西夏佛经题记当中,在缺乏纪年的情况下,弄清楚每个皇帝的尊号有助于我们大致判断佛经施写、刻印的时间。根据已公布的西夏佛经文献,我们知道了其中四位皇帝的尊号,且每位皇帝还不止一个尊号,这对研究西夏佛教的发展和佛经流传情况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科举作为中国古代文官考试制度,是适应帝制时代官僚政治的需要而发明出来的一种选官制度,考试目的就是选拔治世人才。科举制度是"帝制时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项政治及社会制度",①"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对维护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官僚政治也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②在辽朝,科举制度作为辽朝士人入仕途径之一,在辽朝社会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8.
邓宗俊 《社区》2011,(29):16-17
斜戴的贝雷帽和烟斗.永远是黄永玉的标志。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这个87岁的老头依然时尚。比我们更“先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统计了《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喀喇汗朝的官号及尊号的各种词汇 ,主要是对它们的词源进行了考证 ,动态地描绘出了该王朝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用作河流和盆地名称的tar(l)m(塔里木)一词由指称可汗子女尊号的tar(l)m演变而来,始于821年.该词最初用作回鹘骑兵居地的名称,后转用为当地河流的名称.至于用作盆地之名则更晚,系因河流名称而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