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49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小农"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代农民的行为,在中国传统农村的小农经济正处于新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下,笔者希望在这一背景下重释中国的"小农"传统,以供与学界共同交流。笔者通过对广西甘甲村的实地调查,结合个案访谈所得资料作为支撑,试图重新解读当代的"小农"。社会发展至今,中国的"小农"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结合笔者长期对农村实际的了解,以及对广西甘甲村的实地调查。笔者试图将当代"小农"归纳为:一、自给自足且相对保守的小农传统;二、趋利避害且具有创新能力的时代精神;三、相对独立且具有合作意识的"小农"群体。  相似文献   
2.
“小国寡民”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 ,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在老子的治国思想里 ,国之大小与民之寡众皆为相对的 ,其中似乎原始落后的现象 ,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因此 ,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 ,而应进行系统辩证地分析 ;更不能用今天的国家概念来解释“国”的意义 ,其实它是指自给自足淳朴和谐的小农社会 ,是一首静中有动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和20年代,格拉古兄弟所进行的以土地为中心的改革试图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小农破产问题,恢复罗马共和政治制度的根基。但这种充满理想和复旧色彩的主张与日益扩大的罗马国家以及地中海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与格拉古兄弟的愿望相反,他们的改革不仅未能恢复小农往昔的地位、巩固共和宪制,在客观上反倒确认了土地私有制和商业货币经济的发展。另外,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罗马共和宪制内合法斗争形式,以直接的暴力冲突取代了谈判和妥协,标志着罗马共和制度的衰微。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业农民的产生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建勋 《职业时空》2005,(18):20-21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传统农民要想致富奔小康存在许多困难,尤其因资金短缺、素质低下、小农经营等问题,往往使很多好的想法无法实现。职业农民作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职业农民(farmer)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相似文献   
5.
6.
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之一,然而土地流转中却出现大量小农复制,从而影响土地流转的质量和效果。运用12省(自治区)2 553份农户问卷,详细分析土地流转中小农复制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农户流转耕地面积不大,转入户流转面积20亩及以下的约占总转入户数的60.3%,转出户流转面积5亩及以下的约占总转出户数的74.38%,转出户中仍然经营土地的约占总转出户数的74%。(2)农业分工发达使生产更加方便、文化传统形成路径依赖、禀赋效应产生“价值幻觉”以及公共服务不健全使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转出户流转部分土地。乡土社会限制土地流转范围和经营风险增加风险感知导致转入户流转小规模土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和前 3 0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 ,中国当下的城市化运动呈现出一方面城市数量与城镇人口迅速增长 ,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心理与城市化进程极不相适应的复杂而又特殊的景象。这种不适应反映在流动人口身上表现为“准市民化”状态 ,反映在城市居民身上则表现为“单位人”现象。这种在我国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落后小农文化心理和依附人格往往会对现代城市化进程产生强大的、内在的阻滞。要使中国的城市化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 ,需要探寻城市化冲击之下文化变迁的规律和文化适应的策略 ,制定出一套引导和促进变迁健康发展的计划 ,建立起一种健全的、理性的现代城市文化新秩序 ,以促进人们实现由“准市民”向市民 ,“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则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根源看,新冠疫情并非人们通常所称的"突如其来",实际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即它与都市化和全球化的陌生人交往模式有一定关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次疫情不过是现代人日常生活微观行为的结构性爆发。小农社会及其心态在此次抗疫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间或可说蕴藏了具有真正中国特色的防疫抗疫经验。同时,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乡村社会危机,尤其体现在对农业生产和农户生计的影响方面。后疫情时代需要特别关注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从保护农民生计安全的角度,创造条件激发农民的生产致富积极性,真正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有农场"统分结合"的土地管理实践,为讨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路径提供了参考。基于黑龙江农垦国有农场的调研发现:农场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化管理,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通过对农机购置量的统筹管理,实现了对市场服务的组织化供给;通过设立农技推广站、灌溉站等公共部门并在连队设立相应的管理职务,实现了对公共服务的组织化供给。黑龙江国有农场通过对种植结构的规划和对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制度化动员两种方式,实现了对分散种植户的组织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维持小农生产结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当前学界及政策部门往往混淆了农业问题与农民问题的差异,误会了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实质.当代中国,粮食本身不是问题,土地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只在于,若我们仅仅将当前的粮食问题看作问题,土地问题看作问题,那就成了问题.在小农经济仍然占主体的背景下,农业利益可以为广大小农分享,国家可以通过实行粮食供给偏紧的政策来提高粮价,从而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这个最为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