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人虽然不在故乡,但每每接触柳城、龙城、营州之名,都让我心旌摇荡,神想往之,深情难耐。一当这里还叫柳城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曹操就北征乌桓来此。那是建安十二年(207年)的秋七月,曹操率大军登上白狼山,以张辽为先  相似文献   
2.
回顾并重新思考爆发于清朝顺治年间的山西反清斗争对于姜瓖的反清问题应有恰当的评价;山西人民的反清斗争高潮的兴起,是清朝统治集团实行严酷统治的必然结果;山西人民的反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实行一些让步政策。  相似文献   
3.
刘韶军 《南都学坛》2008,28(1):45-48
屠城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普遍现象,并不只是性格残暴的人物及其军队才会屠城,任何人进行战争,都会把屠城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军事手段加以利用。之所以如此,是古代社会的人类文明程度不够发达,远古战争中进行残酷杀戮的风俗还保存得较为浓厚。在这种战争观念中,屠城的主要目的是恐吓对方,欲使他们不敢抵抗或放弃抵抗,第二个目的是使己方人员通过屠城和掠夺财产以获得物质利益,这又是远古人类发动战争的最基本动因。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进步,人类不再容忍屠城行为,尤其是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中的屠城,人们给予了越来越强烈的道德谴责,最终在20世纪形成了在战争中不得屠城和不得杀害无辜民众的相关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4.
以“嘉定三屠”“江阴之屠”为代表的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屠城事件广为人知,但学界探讨较少。经考订,明清之际江南地区至少有十座府县治所城市遭到屠城,接近总数的四成。清廷奉行“抗拒者诛”的屠城政策,有意将屠城作为政治、军事策略使用,是导致此时屠城频发的重要原因。其将屠城归于刑诛之列的做法,则是实现政权合法化的策略之一。屠城的具体过程与组织手段也能体现屠城作为政治、军事策略的内涵,彰显了清朝政权与前线将卒围绕屠城的“合谋”关系。清初各地盛行的屠城谣言则反映了普通民众对屠城的认知,应被视为民众在社会危机时的自我保护手段,具有反权力的性质,由此可窥见明清国家与民众的微妙关系。总之,江南屠城具有明确的政治、军事属性,与社会心态、谣言传播、官民关系等社会文化现象也有关联。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增进对明清之际时代环境的认识,亦可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历史上长期延续的屠城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