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之后,域外国家逐渐重视南太平洋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价值。作为南太平洋地区的传统殖民强国和海洋强国,英国控制南太平洋海上战略通道既是国家海洋战略应有之义,又是其重视海上战略通道历史传统的延续。为了控制海上战略通道,英国加强了与太平洋岛国的互动,主要的战略手段有:加强经贸往来、增加对外援助、强化人文交流、推动外交联系以及组织海洋科考。作为海洋国家,英国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参与有助于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同时,对英国来说,为了更好地维护南太平洋地区海上通道的安全,加强区域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波兰、冰岛、爱尔兰、荷兰、泰国、新西兰、芬兰、瑞士、斯威士兰等国家国名是由"XXX-land"构成的。世界上群岛的国家很多,有些国家还将"-lands"放到国名里。在此从两个方面论述"-land"与"国家"和"岛国"的渊源以及"XXX-land"成因。  相似文献   
3.
4.
数字     
《阅读与作文》2007,(12):54-54
1500美元 太平洋岛国纽埃的总理维维安说,给每个烟民发1500美元鼓励他们戒烟,比支付医疗费要划算。该国有1500人,烟民200人。  相似文献   
5.
刘平 《百姓生活》2011,(7):62-64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上一大一小两个美丽的岛国。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有768万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新西兰国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420多万。两个岛国地广人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没有工业污染。"绿色、干净"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引以为傲的名片。即使处于后工业时代,这两个岛国的人民过的似乎仍是一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在悉尼时,导游对我们说:  相似文献   
6.
梁隽  王瑜 《今日南国》2008,(8):52-55
“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户问题。”2007年11月,出访新加坡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着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专程前往大巴窑组屋区,了解新加坡提供公共住屋的政策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夏雪 《今日南国》2007,(12):15-17
我踏上这个与海为邻的国家时,扑面而来的热带海风和浓郁的东南亚风情一下激活了数日来混沌的大脑。单一的季节、不变的气候以及独特的历史,赐予这个岛国以度假天堂本该拥有的所有气质:原生态的自然、纯净的民风、浓郁得足够把你陶醉的带着海风味道的空气。无论是东马、西马,抑或是东岸、西岸,大大小小的岛屿给马来西亚太易放松的情境,你尽可以在这里东倒西歪地、懒散地消磨你的悠长度假。  相似文献   
8.
提起日本文化,在人们的印象中它只不过是先“借鉴”了中国文化,后又“吸收”了西方文化而已。似乎日本文化并没有什么可谈的。日本究竟有无自己的文化?回答是肯定的。本文将从神道思想、耻感文化、集团意识、岛国根性这四个构成日本文化的重要因素来探寻日本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主导力量,德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德国参与南太平洋海洋治理的主要方式有四个方面。第一,在欧盟的框架内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第二,在南太平洋进行海洋科考,服务于海洋治理;第三,与国际社会一道治理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化;第四,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维护海洋和沿岸生物多样性。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动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与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海洋环境保护观念;第二,服务于德国的海洋战略。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推动南太平洋地区海洋环境保护,建立域外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机制;第二,帮助太平洋岛国提高海洋治理能力;第三,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南太平洋新型海洋秩序。随着南太平洋地区海洋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德国在南太平洋区域海洋治理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未来中德在南太平洋的海洋治理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海地之痛 一场举世皆惊的海地强震,牵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拉近了这个西半球岛国与全世界的距离。我们看到,尽管许多人感同身受地体验着海地的痛苦,尽管灾难当前人们需要亮光以照耀艰难的前程,但是很遗憾,在海地很难找到令人慰藉的东西——伤亡在继续,疫情在发育,抢劫在盛行。海地政府基本瘫痪,社会处于初始状态,强震恶化了原本就险恶的政治和经济生态,灾后救援与重建只能依赖于外部的“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