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从功能上来说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和治国工具。心性的理论层面的"仁"是儒学道德观念系统的基础,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的德性和忠孝信义的德行,其根源在于人性本善,人们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完善人格。超越的理论层面的"命"是内化于人的道德本性中的可以被人认知的、体验的对象,它是在生命源头处偶然相值而形成的气禀,注定了人生的必然遭际,不是某种外在超越的既定"安排",因此,儒学回应命的基本态度是不因超越的命运之必然而改变自己所应有的道德实践原则、方向和努力。遵循物理科学地生活,遵循伦理道德地生活,在人生实践中追求完美人生。  相似文献   
2.
汉语用字原则是符合字理,即用字能记音表意。汉语方言词语的用字涉及本字的有无、常用与否、意义流变等诸方面因素。在本字不明、本字不常用以及本字音义变化与方言词语相差太大时,则要考虑改用代音字与代义字。代音字与代义字除了要符合理据或者重构适宜理据外,还要遵循语言的约定俗成性。  相似文献   
3.
路学军 《唐都学刊》2011,27(2):53-58
山东士族传人多以学行闻世,并以此形成了以经学家风为核心的文化传统。隋唐之际,山东士族的这一传统发生了某些变化,而唐人崔暟墓志则为此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从中可以看出其在经学传统、家学与家风的关系等方面所出现的明显变化。不过由于山东士族家学传统的底蕴依然深厚,这些变化并没有影响其在唐代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文化群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泥马渡康王”传说中的救助过宋高宗赵构的神人崔府君,受到了南宋的尊崇与封赐。这一故事的传市,与宋高宗“神道设教”、稳定政权的努力有直接的关系。对于故事内容及其流传背景的考释,有助于我们分析理解南宋前期的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5.
窦宪幕府文学是东汉文学史上的一件盛事。但对这一文学现象,我们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窦宪幕府文学概况,傅毅、崔骃、班固入窦宪幕府的初衷分析,窦宪幕府的主要文学活动,班固和崔骃在窦宪幕府文学活动中的比较,这四个方面,对窦宪幕府文学作出初步的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6.
崔骃<官箴>(三首)主要通过政治历史的变迁深刻反省儒家政治道德.这种反省精神表现了儒家政治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包含了德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道义意识等有关执政能力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儒学观念体系是一完整的文化生命宇宙,为思想圆环,且环环相扣。在此总的研判下,崔大华先生的《儒学引论》和《儒学的现代命运》的理论创新,是其方法与内涵的统合理路与完整统系的思想创新。《儒学引论》在理论支点上是圆满的,在理论形态上是完整的;《儒学的现代命运》的理论定位是充足的,理论重点是突出的。他对儒学研究的理论贡献有三:一是确证儒学稳定结构的三个理论支点(命、仁、礼)及其历史演变的三种理论形态;二是判析现代儒学研究的三种理论定向及生活呈现的完整精神空间;三是透视儒学再生的现代性困境及未来拓展的文化生命事业。他的两书保持着传统思想观念体系的道德自律精神,其理论研讨所确立的全新视角与其学术考察所拥有的开放内涵,为儒学的历史与现实的有效衔接,提示了内在的逻辑理路,并为儒学未来的发扬光大和影响世界的命运,提供了可能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于成宝 《社科纵横》2007,22(11):131-134
《易林》是易学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学术界一直对其作者问题存在不同的意见,目前主要存疑于西汉中期的焦延寿和东汉初的崔篆。笔者从目录学的角度、从崔篆的学术倾向与人生经历、从《易林》爻辞所记事情及其浓郁的谶纬思想等方面考察,以比较充分的证据论证了《易林》作者当是东汉初的经学家崔篆。  相似文献   
9.
严寅春 《西藏研究》2005,(2):101-102
崔河图于唐大历十四年受诏出使吐蕃告哀,这一历史事件,史书上有记载,然而后世学者多未注意,偶有提及,表述也多有误记。文章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考证,清理还原,以弥补唐蕃往来使者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崔铣是明代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有“中州杰士”之美誉。他自幼聪明好学,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吸收、接受其他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形成了转益多师、开放兼容的文化意识,表现出鲜明的中原文人精神特质。崔铣入仕后不畏强权,敢于触犯宦官刘瑾,勇于弹劾因“大礼议”事件而升官的张璁等人。崔铣很有文学才华,但其一生以事功为追求目标,留下的文学作品并不多,其著述能直面现实人生,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求真务实的价值追求;论诗主张先接触事物,因物有感,因感生情,体现了中原文化精神中兼容并蓄、注重实践与事功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