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集聚和分散寻求到平衡点,才能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本文以诺基亚在北京建立的星网工业因为例,从集聚的理论分析星网的区位优势,介绍了星网得以成功的原因,分析了集聚对于产业的影响.虽然星网的集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过在更深远的发展上,诺基亚还需统筹各方关系,以获得持续盈利.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瞭望     
2012年《中国产业蓝皮书》发布苏浙沪居前五强中国社科院2011年12月12日发布2012年《中国产业蓝皮书》。《蓝皮书》指出:用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衡量,位于前五强的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山东;位居产业国际竞争力前10位的城市都是东部沿海城市,其中长三角城市占五强中的三席,分别为苏州、宁波和杭州;44家园区中位列前10强的,有9家属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占两席,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  相似文献   
4.
正高楼平地起,景象日月新。苏州工业园区成立20年,发展20年,创新20年。20年来,园区从低洼的水稻田,变成了瞩目的新城区。20年来,园区教育依托"现代化、均衡化、国际化、特色化"的"四化"工程建设,从散布各处的村小、办学点,实现了惊人的嬗变,完成了园区教育学校群从单一到多元、从低起点到现代化的华丽转身。"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  相似文献   
5.
辜月 《决策与信息》2013,(12):181-182
本文基于工业园区发展现状、竞争力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从案例出发,对生态工业园发展进行煮肯锡7s分析,以期对生态产业园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的特征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本质区别。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走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应重点建设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循环型社会;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节约战略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效率的生态工业园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工业园建设代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方向,是社会经济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科学地定量评价生态工业园发展水平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生态效率是基于环境、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搭建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桥梁.以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建立生态工业园的生态效率指标,通过案例进行生态工业园生态效率的测算与分析,从而定量化地评估生态工业园的综合绩效,为生态工业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承载力方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承载力递阶原理,分析了工业园区生态承载系统的结构特点,以此为依据改进了传统的生态承载力分析方法,构建了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东北某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从生态承载力角度揭示了该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得出了系统的开放性是定量研究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科学园的一个成功典范,总结其成功经验,对创建和发展我国大陆高新产业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介绍园区按照主流产业活动的差异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而划分的发展历程;分析园区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重庆高新区发展现状,论述提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后发工业国从模仿到创新的技术战略演进路径呈现多样性,为解释后发工业国汽车产业技术演进路径差异和选择,通过构造一个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技术能力成长为主要内驱力,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溢出为拉力、研发投入和产业激励政策为推力,高昂技术学习成本和企业创新惯例和惰性等为阻力以及市场竞争和约束性产业政策为压力的汽车产业技术演进动力模型,比较分析了后发工业国汽车产业技术演进的动力差异和选择机制,并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