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恩格斯工农联盟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工农联盟的基本思想包括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需要农民阶级支持,农民阶级的解放需要无产阶级领导,他们二者的共同诉求是工农联盟建立的基础,无产阶级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是建立工农联盟的必要条件等。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工农联盟思想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毛泽东根据中国实际对农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指出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并深化了对农民阶级内部不同阶层革命性的分析,强调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要代表和实现农民阶级的利益,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农联盟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布哈林对"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的批判,砸碎了托洛茨基"超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基石,捍卫和发展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加深了人们对工农联盟重大意义的认识.弄清此问题,可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党旗颂     
岳乃书 《山西老年》2011,(11):51-51
一把镰刀 一柄铁锤 象征着工农联盟 凝聚着党心民心 镰刀劈开新世界 铁锤砸碎旧乾坤 血沃大地肥劲草 鲜红的党旗铸国魂 党旗下  相似文献   
4.
统一战线是我党工作的重要战略方针。作者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念出发,论述了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工农联盟在新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1954年春节前后重庆、四川、湖南等地工农之间的交往互动为主要实例,并结合1949—1954年其他地区的实践状况,可初步考察并呈现建国初期中共巩固工农联盟的具体途径、方式与策略。一方面,中共继承了革命年代的宝贵财富,将工农联盟实践与生产运动紧密结合;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推动工农互访与生产参观、工农联欢、工农座谈等工农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以及工农通信这一非面对面的互动,中共试图在巩固实践的过程中重塑工农对工农联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苏共在制定本国的土地纲领时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其土地纲领始终服从于无产阶级为争取社会主义而进行阶级斗争的利益。俄国同时也是个农民的国家,它的土地纲领的实质完全是"农民的纲领"。因此,苏共的土地纲领把阶级斗争与农民的革命运动紧密结合,并根据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土地纲领,并最终实现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实现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列宁在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的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对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同时,列宁还特别注意协调工人阶级执政党与其他阶级、阶层的关系,壮大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调动了广大中间阶级、阶层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政策是退却,是国家为克服经济危机向农民的暂时让步,是由社会主义退向国家资本主义,而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工农联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但长期实行新经济政策会破坏工农联盟。新经济政策条件下不断出现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进程,并认为其在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工农之间将建立起新的联盟。  相似文献   
10.
两个范围联盟的策略思想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要从三个方面处理好两个范围联盟。一、坚持巩固工农联盟,夯实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二、发展和加强第二个范围的联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三、求同存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