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3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工平均工资是指各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总额。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十五”以来,海南州经济快速发展,职工工资收入也相应增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分配方式多元化,职工收入水平差异更加明显,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类型、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岗位职工收入差别较大,收入高低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收入分配的公正性、收入与贡献关联度的强弱,都为社会高度所关注。  相似文献   
2.
为继续做好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促使企业工资增长与经济效益增长保持合理关系。加大对工资收入过高企业工资分配调节力度,现就做好2008年企业工效挂钩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初探相关分析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如何编制计划,如何科学地确定计划数据的问题。应用相关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相关分析在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探讨。一、应用相关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工资总额管理,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是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1959年12月11日。为了监督劳动计划的贯彻执行,合理地使用工资基金,加强经济核算,促进生产发展,国家计划委员会、劳动部、财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工资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多次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国企薪酬管理改革无疑是国企改革的重点。薪酬管理能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职工满意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支持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实施总体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2018年5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改革要突出工资分配的市场化,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为解决该问题,本文首先剖析了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结合相应政策文件,尝试探索国有企业薪酬管理解决思路,最后就决定工资总额机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你局《关于企业工资总额有关口径的请示》(沪人社综字[2009]109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将企业发放给职工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收入纳入工资管理,有利于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推进职工收入工资化、货币化、透明化。在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工作中,应按照《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的规定。将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给职工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  相似文献   
7.
省情速递     
河北省最近发出通知,明确省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挂钩浮动比例控制在1:0.75以内,即经济效益浮动基数1个百分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由于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各部门难以达成一致,《工资条例》出台时间再次被推后。据称,在《工资条例》草案中,最低工资以及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规定遭到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反对,而有关"同工同酬"的规定,也没有找到令国企和相关部门满意的解决方案。(《济南日报》8月22日)真是好事多磨,歹戏拖棚,被人民群众寄予厚望的"改善劳动者收入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先是由法律《工资法》降格为行政规章《工资条  相似文献   
9.
胡燕 《浙江统计》2000,(8):35-35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劳动统计出现不少新问题。首先是自身专业限制 :劳动统计范围广 ,资料通过自下而上全面统计层层取得 ,即每个季度要在 3 - 4天时间收集上千张报表 ,工作量大 ,难免出现差错。其次 ,劳动统计以劳动者为统计对象 ,劳动者的行为具有选择性和不确定性 ,这也决定劳动统计的指标数据往往具有隐蔽性 ,如劳动者收入、来源渠道、发放形式等 ,这都给劳动统计带来工作难度。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以新的要求正确、及时搞好劳动统计 ?笔者就此作如下初探。1.正确领会“从业人员”的概念。许多基层统计为方便仍凭老的统计观念 ,仅把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