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茅盾对鲁迅创作理论的研究和对“左联”理论的认识来归纳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并揭示其流露的现代性倾向  相似文献   
2.
许凤才 《中州学刊》2008,(2):211-216
痛击"新月"派的挑战,创办<奔流>杂志,探讨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实质和内涵,团结"左翼"作家结成统一战线,争民主、争自由、抗日救国,是郁达夫和鲁迅携手的目的,同时也是他们在上海时期的主要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3.
南社与“左联”是晚清以来历史上较有影响的政治文化社团。前者,鲁迅与之发生过联系而未参加。后者,鲁迅被推举为盟主。从鲁迅对这两个社团的历史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同中存异的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左联五烈士"事件的发生不是一个纯文学事件,而是一个包含多重政治因素的历史事件。左联对五烈士的纪念和宣传,使这一事件由一个党内宗派斗争导致的政治事件转化为一个左翼文艺运动反抗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文艺事件。相应地,左联五烈士的历史定位也由党内宗派斗争的受害者转化为革命文艺运动的前驱和烈士。在错纵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中,左联坚持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左联五烈士事件由政治斗争向文化斗争的转移是左翼文艺运动中的一个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左联的领导到怎样一个程度,这是一个问题.本文认为党对左联在政治活动上的领导是有一定实效的,但对左联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成立的这一通行说法表示怀疑.由于当时党并没有建立起领导和管理左联的强有力机制,党组织对左联作家的约束相对较弱,所以对左联的文学活动和作家的写作的领导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直接和严密,左联作家的写作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场域中展开.  相似文献   
6.
徐云华 《老年人》2014,(10):22-24
正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等。他与徐志摩、郭沫若是同学,并与郭沫若等人成立了创造社,与鲁迅创刊合编《奔流》,是"左联"发起人之一。1938年,他到新加坡参加抗日活动,被推选为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尼苏门答腊岛。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首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抗日英烈,郁达夫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7.
中共党史上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事件",牺牲者是在反对王明而集会时被告密,从而遭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故对事件真相的揭露和对暴政的抗议长时间受到来自国共双方当权者的禁锢阻挠;而二十四烈士之中的柔石等五位是左翼作家,鲁迅和"左联"冒着生命危险悼念同志和朋友被害,揭露事实真相,使"左联五烈士事件"造成的影响远大于"龙华二十四烈士事件"。这并非鲁迅和"左联"有意掩盖"龙华二十四烈士事件"真相,而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向外界揭露真相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历史感召力并非建立在理论的元话语意义上,而是取决于中国社会的内在渴望和必然需求。对于三十年代左翼理论界而言,“现实主义”从来就是理论上的预设。左翼文学的几次理论调整,从新写实主义到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再到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都未能解决作为现实主义理论核心的真实性与主体性问题,从而使现实主义偏离求真之路,成为延伸至当代的文化遗传。  相似文献   
9.
1931年出任《北斗》主编是丁玲革命活动的里程碑 ,也是其文学活动的里程碑。在其政治生涯中 ,她实现了由激进的左派作家向革命作家的转变 ;在其文学生涯中 ,她实现了由单纯的作家向作家兼文学编辑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学史面对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一特殊文学团体时,因习惯于社会政治学和纯文学两个极端的思维和认知,遮蔽了它许多丰富而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精神现象。它身上鲜明而强烈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其特征也不是单纯的主流政治话语,它是一种整合的意识形态文化概念,是一种政治革命信仰体系依附文学精神主体幻象的特殊形态。本文旨在通过“左联”文学社群政治与文学胶合的意识形态信仰系统的构成分析,来贴近和认识“左联”这样一个繁杂群体真实的本体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