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上古时期郁山盐泉与巴国兴衰的关系。远古巫载民借助对郁山盐泉的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巴族对郁山盐泉的开发与利用,使其立国于枳;最终,楚国西进,巴国失盐而亡。  相似文献   
2.
巴族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早在远古时期就生活在西北、鄂西一带,后经过迁徙,聚居于以江州(重庆)为轴心,向东、西、南、北四方辐射而形成的川东丘陵地带。巴族的先民勤耕苦作,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同中原文化有一定的联系,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点。本文在整理、分析有关历史、文物资料的基础上,对巴族的历史、经济、文化风貌作了简明的勾画。  相似文献   
3.
试论“巴”的得名之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是古代活动在川东及附近的一个民族,对这个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公元前三一六年秦灭巴、蜀,在其故地置巴郡和蜀郡,从此,“巴”成了代表四川东部的地名了。 关于“巴”的得名,向有多种说法。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中即列举了四种说法:1.得名于河流形状(谯周);2.得名于植物(司马贞);3.得名于动物(许慎);4.得名于地形(徐中舒)。他不同意这些说法,并提出了自己的第五种看法,即得名于“石”。他说:  相似文献   
4.
巴蔓子作为巴族历史上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是巴族精神文化的象征,代代相传的英雄崇拜意识,使巴人及其后裔形成了一种仁义无私而又勇猛无畏的民族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渠县发现两件青铜铭文戈,一件是巴族铜戈,其上铭文是巴族文字;一件是蜀族铜戈,其上铭文是蜀族文字。  相似文献   
6.
巴文化作为与蜀文化交相呼应的古文化,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源头之一,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是内涵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圈层。笔者对于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概略性地探讨了巴国的历史、巴文化的视觉符号构成、巴文化视觉符号的探讨三个主要问题,旨在厘清巴文化的视觉符号脉络、对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做探源性理论推导、补充现阶段的巴文化研究,为今后的巴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助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上古时期郁山盐泉与巴国兴衰的关系。远古巫臷民借助对郁山盐泉的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巴族对郁山盐泉的开发与利用,使其立国于枳;最终,楚国西进,巴国失盐而亡。  相似文献   
8.
巴族文字的发现及文字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个世纪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巴族文字,与蜀族文字不同,都属于音节字。巴族文字有较多象形字符,较强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9.
古代巴国的历史,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史。战争为巴文化的产生创造了历史前提,提升了巴文化的声誉和历史地位,铸造了巴文化的特殊品格,造就了巴人的文化精神,促进了巴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并对巴蜀地区移民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当代学者关于楚灭巴的五种观点以及“巴子五人流入黔中”即迁入今湘西玉溪地区的看法进行了分析、辩论,认为这些观点均与有关史料不符,难以成立。继而对黔中的来源、其最早地理及其地理涵义的演变作了考证,认为“巴子五人流入黔中”是指巴族迁入了川东南乌江流域方黔中,“楚子灭巴”是指灭清江流域的廪君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