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伟 《今日辽宁》2012,(1):40-41
2010年初,在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辽宁省政府为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在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规划建设了38个新城、新市镇。汤岗新城应运而生,并迅速走向崛起。  相似文献   
2.
《城市观察》2012,(1):F0003-F0003
斐济第三大岛塔佛乌尼岛的中心市镇怀耶沃号称“世界最东兼最西的城市”。180。子午线正好穿过全镇,一镇之内使用两个日期。这里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教规不许礼拜天营业。据说早年有个名叫瓦尼亚的商人,将店址巧妙地建在子午线上,前门开在东半球,后门开在西半球,保证礼拜天也能照常营业。  相似文献   
3.
市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也是区域社会结构、多层级市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市镇的研究,可以作为解读历史时期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窗口,也可为时下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对近几十年来江西市镇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通过与其他区域市镇研究进行比较后认为,今后江西市镇研究应该注重研究视野的拓宽,研究时段和地域的拓展,多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融贯,研究取向的现实关怀与研究资料的发掘创新,从而深化市镇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铁路与华北内陆传统工商业市镇的兴衰(1905-193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华北内陆地区涌现了数量众多的工商业市镇,其发展则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近代以来,铁路运输的作用日益凸显。作者以1905—1937年间驻马店、漯河、道口、清化、周村等重要市镇为例,通过考察铁路与其工商业发展、人口增长及街市扩展等方面的关联作用,阐明铁路对华北内陆传统工商业市镇发展及华北区域社会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代,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勃兴以及商人经营的活跃,较之以往,安庆府市镇有了新发展。按照经济功能原则,散布安庆府各处的大小市镇主要可分为传统型、商品流通集散型及交通枢纽型等。专业化程度不足、地理分布不均衡以及整体发展水平低是其发展的主要特征。就功能发挥而言,作为商业经济发展的实体,清代安庆府市镇不仅助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在加快人口流动和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等方面亦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傅春晖 《社会》2020,40(1):96-123
本文致力于厘清关于市镇研究的理论传统,对明清以来市镇的演变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考察。从经济层面看,市镇是连接地方性市场和世界体系的节点,并越来越具有超层级、跨区域和金融化的特点;从社会层面看,市镇是有层级、有组织的,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从政治层面看,它是地方自治化和国家政权建设的着力点。在社会结构中的中间性质是市镇的本质特征。社会学对于市镇的研究必须将其看作一种总体性的社会事实,在对生命体验、生活智慧、伦理道德、乡风民俗等民情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的前提下,考察其与具体制度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曹树基 《中国学术》2000,(4):287-290
近十几年来,江南市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显学之一。在此领域中,已有不少学者发表了或长或短的研究论文与专著,细细罗列,蔚成大观。包伟民等人的研究从一个富有新意且具挑战性的命题入手:在中国近代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江南市镇在其中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  相似文献   
8.
从市镇表象到精神传达--鲁迅乡土小说创作形象中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乡土小说的审美基调和内在的精神传达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异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模式.其中,以鲁镇为主要叙事场所的"市镇"表象构成了鲁迅小说的叙事中介.深入分析鲁镇的美学特征、鲁镇人物的内涵和鲁迅小说的审美风格,能够对鲁迅乡土小说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自清末以来,江南商业市镇的"政区实体化"过程,由于县以下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市镇与基层区划的具体关系并不固定,1952年苏南地区在进行城镇政权建设时,第一次将商业市镇作为"城镇"看待,纳入"建区设镇"的范围,从各市镇的人口数量上看,这次"建区设镇"的结果大多数成为1953年人口普查时乡镇区划格局中的"镇",从而使得江南的商业市镇成为真正意义上完整性与独立性兼具的行政区划实体。  相似文献   
10.
清代陕北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市镇数目显著增加和市镇网络体系的形成。清代陕北市镇网络体系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它有力促进了陕北地域资源的有效配置,拉动了陕北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