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过几天,即将迎来九九重阳,这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2013年7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老年节之后便是一年一度的“敬老月”,今年“敬老月”的主题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敬老文化”. 说到老年节和敬老月,自然要谈论老人。或许有人会问:现在有的地方,老人摔倒了没人敢扶;有的老人在公交车上逼年轻人让座,如果不从,动辄打骂动手;一些老人在公共场所跳舞,喧闹震天,只管自己痛快不理别人感受……这样的老人也要敬吗?今天我们该怎样敬老?  相似文献   
2.
敬老孝亲的文化诉求在传统社会的重阳节中并不突出,现在却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主题。这一变迁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重阳节的再次命名有密切关系,也紧紧关联着重阳节命运的当代逆转,是激活传统并使之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珍贵样本。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显示了再次命名的力量。再次命名,实质是文化重构,它既是一种文化唤醒机制,也是一种文化转换机制,是当下一种激活传统并有助于其实现现代转换的重要方式。在传统复兴的情境中,往往具有历史合法性和现实合理性的再次命名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苗族年节音乐芦笙乐曲的探讨,认为仅就乐谱看,芦笙乐曲中的音乐节奏特色受到其吹奏乐器芦笙的音域结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当这些乐曲被置放到具体的仪式场景之中所获得的意义时,已不再是乐器所能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将节日视为仪式,那么它是由信仰与世俗两个不同的场景构成的,相异场景之中的"膏声"意义也是不同的.因此,仪式研究缺少"音声"韵律节奏的关怀是不完善的,而仪式音乐的研究,仅局限于"音声",忽视赋予音声意义的特定时空环境的研究,也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4.
季羡林 《东西南北》2011,(24):10-12
“今年过节不送礼”,每到年终节下,国家权威部门就要发出警告,个人、团体、机关要过一个风正清廉的年节。三令五申,目的在于警示借送礼之名,行行贿受贿之实的人,莫走此路。但也有人我行我素,闻之如秋风过马耳,最后落了个令人唏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年节文化的形成就是文化的积淀过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以农为本,因此,年节的形成也受农事季节的支配和影响,年节文化也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从年节习俗也可以窥见古代特色农业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洞庭湖区蕴藏着丰富的人本资源,是常德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此地的年节民俗鲜活地展演其人本气韵:安排具有象征吉祥如意意蕴的“饭局”来谐音“渡关”,迎接新生命周期的到来。这等象征意蕴通过团圆饭菜的操办、吃团圆饭的讲究、饭后的规矩等赋予;恣意享受诙谐幽默的杂耍民俗,庆祝自我生命的快乐,也为新生命周期的到来而呐喊、助威;迎祭各路神灵,“净化”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求吉纳福,化解民众的生存焦虑。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华儿女来说,农历过年是大事。过一个文明、快乐、祥和的新年,孩子的参与必不可少。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礼仪渗透于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孩子学一些年节礼仪,全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要倡导孩子学习敬亲尊老之仪。仪式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少地方,祭拜先人和给长辈拜年是年前和年后的重要活动。带领孩子参加祭祖和拜年活动,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发展进程,我国农村年节文化风俗发生了重大变迁。受现代化进程发展冲击、主体利益选择偏向和主流价值传承中断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年节传统习俗发展变迁总体上有缩减和薄弱化趋势。本研究以李湾村七个分社年节传统民俗发展变迁为个案,通过分析年节传统习俗在种类、形式、内涵、功能几方面变迁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地方传统优秀文化习俗的保护与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9.
《老人天地》2010,(2):1-1
春节是举国上下合家欢聚的大好日子,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却要遵守自然规律,格外注意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据现有史料记载,最迟在西汉时已有了人日。到了两晋南北朝,人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节日习俗也逐渐形成。这些习俗包括剪彩胜,食菜羹、煎饼、红豆,登高宴饮等。人日是专为人而设的节日,人日的各种习俗都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及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