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19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春玲 《生存》2020,(9):0041-0041
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已经成为初中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从上海近几年的中考情况来看,写作一直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而且写作部分的分值已经从 16 分提高到 18分,再到现在的 20 分。随着写作部分的分值所占比重的增加,对学生的写作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探究高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我认为英语词块式学习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when和which在英语学习中有多种意义的解释,when除了用作名词或代词外,通常被用作疑问代词或关系副词,译为“什么时候”或“当……时候”,“尽管”或“虽然”,“既然”,“由于”或“因为”,“一旦”,“如果”,“正当”,“每当”,“当……之后”,wich用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时,可据上下译为“从而”,“但是”,“因为”等表示汉语中的状语,本对when和which特殊的用法和翻译作了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3.
汉、英连词的句法功能虽然相同 ,但从语义功能来看 ,两者在关系范畴的分类上有很大差异。对汉、英连词关系范畴的比较有助于揭示两种不同的语言在体现各种语义关系时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针对同义复词历时演变的特点,本文提出"同义并列复用结构"这一概念,并且以典范文言文为载体,从各方面对同义并列复用结构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引起我们对它的足够重视及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5.
副动词是俄语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相当于汉语里的连动结构、介词短语"在……时候"、具有原因、目的、条件、让步意义的并列复句和表示行为方式的次动词谓语。英语通常译作分词或分词短语。  相似文献   
6.
目前,语法学界对汉语同义并列式双音词构词法的分析只到"并列"为止,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两个语素是怎样的并列状态。笔者认为同义并列式双音词的两个语素地位并不是绝对平等的,据此,可以把不平等同义并列式双音词分为三种类型———后限定式、前限定式、附加式。前、后限定式的不平等同义并列分别与偏正、动补结构在表意上具有相同的作用,这种跨结构的表意上的一致性,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汉语双音化和表意精确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并列疑问句中,存在着ATB(Across the Board)移位现象。汉语作为Wh in situ的语言,不允许疑问词提升。但是通过对实际的语料分析发现,在汉语某些宾语前置的话题结构中,同样存在着ATB式移位。文章通过分析这些结构的句法特征和生成机制,证明了在汉语中同样存在着ATB移位现象,并通过对比不同语言中话题化结构的特点,进而证明了ATB移位具有跨语言的普遍特性。  相似文献   
8.
《齐民要术》是中古时期口语性较强的一部农业科技著作,书中使用了较多复合词,有的复合词意义相近或相关,彼此聚合成群,形成了不同的同义词词场。这些同义词词场中的复合词在构词上都有相同的特点:即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单用时意义相近或相关,这样的复合词应是当时的语言社团根据已有的并列式构词法创造的新词。在汉语词汇的历时发展中,《齐民要术》中使用的同义复合词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由曾经常用的单音词作语素构成的复合词或易于通过隐喻机制形成新义的复合词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生命力相对较强,在竞争中也相对较容易发展成汉语中的常用复合词;使用频率低或难以产生隐喻引申义的复合词很容易退出语言交际领域,从而成为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某阶段的陈迹。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是语言学和翻译学界的共识。针对这一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译文作适当调整以符合英汉语各自的特点。我们往往会认为通过翻译中的调整转换,在原语和译语之间也存在相应的英汉形合与意合的特点,却很少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英语原创小说和其对应汉译本之间因果关系连词的对比分析,探讨“形合“与”意合”在原文和译文中的实际情况,进而指出上述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对比,该特点主要是针对原创文本而言。  相似文献   
10.
“余、我、朕”是常见的第一人称代词,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句法功能上,即“余”以充当主语为主,“我、朕”以充当定语为主;“我、朕”的差别表现在“朕”主要见于具有庄重色彩的语境中,而“我”没有类似特点。“不、弗”、毋、勿”是常见的否定副词,“不、弗”主要表示一般性否定,“毋、勿”主要表示禁止性否定。四词在出现频率、出现时间、句法功能、组合功能、其后动词是否带宾语等方面都表现出或同或异的差别。“乃、婚”二词的不同表现在“乃”主要用为第二人称代词,而“婚”主要用为承接连词,但在大的不同中二词也表现出一些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