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各种句法形式与心理目的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将目的范畴表述形式限定在陈述句、祈使句及其组合形成的复句上;其次,以目的单子为基点,阐述了目的表述的延展方式,即对象化和以因果为内在动力的能动化;最后设计了由语音、语汇、结构和时态四个层面组成的过滤程序,以筛选出目的语义范畴来。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文学技巧的理解大致循此三种路径:源流论、价值论和辩证论。然而,我们却将从体用论角度来探讨文学技巧问题。思维模式就是文学技巧的本体。据此,本文又将文学技巧的本体描述成四种类型:点状取象、矢量延展、循环往复和错综复杂,分四节对它们进行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3.
从庄子理想人格的根本入手,以探讨其理想人格在文学创作中的延展为基础,将庄子与西方哲学家尼采及萨特推崇的理想人格进行了深入比较,得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是庄子人生追求的重要部分,历经"圣人"、"神人"、"真人"、"至人"的不同层次,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则是庄子理想人格中的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庄子哲学的归宿点。  相似文献   
4.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对它进行指导需要“从做中学”的方法。本文提出了范文解析和课程论文延展相结合的模式,以期能解决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教法作了初步探讨和总结,课堂小结主要有学生自议小结法、“设错—纠错”小结法、习题检测小结法、延展式小结法。  相似文献   
6.
比喻的延伸形态语义可以指向本体或喻体,也可以同时指向本体和喻体。该文根据语义指向对延伸形态进行归类,并分别探讨了各类延伸形态在比喻句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军 《探求》2014,(6):59-63
互联网族群文化作为一种亚网络文化现象,对人类生存空间产生了一定辐射和影响。这种文化现象是研究网络文化的一个全新视域,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文化价值。互联网族群化现象的兴起与涌现,反映了社会发展中人的现代性的多元化。在互联网空间内的各类互联网族群,其行为不单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场域,互联网族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场景给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选择,它是比社会空间更加合乎心意的交往空间。在这种交往空间中,虚拟生存投射和延伸了现实生存。通过网上与网下的联动,充实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和谐互动,进而实现良性循环的虚实共生。  相似文献   
8.
吴忠民 《东岳论丛》2022,(11):5-25+191
中国传统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来自于“内生外化”的特有演化逻辑。一是具有强固的“内生”能力,即:从中国社会共同体内部的角度看,在先进的农耕经济、极为牢固的社会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社会流动性、较高强度的社会整合以及较强的社会治理能力的基础之上,中国传统文明形成了一种强固的“内生”能力。二是具有相对较强的“外化”能力,即:从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角度看,立足于自身强固的“内生”动力,基于相对和平的天下观、非掠夺生存资源型的行为方式、尽可能避免军事冲突的做法以及有效且稳定的对外交往方略,中国从整体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不仅能够相对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还能够借助于“对外”方略用以增强自身“内生”动力的、行之有效的“外化”能力。在“内生”能力和“外化”能力相辅相成的基础之上,中国传统文明得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同源传统文明。  相似文献   
9.
10.
话语动力是以动态的方式研究话语发生和发展的机制,笔者试图从信息处理和连贯性语篇延展两个方面的实例提供话语动力的观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