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薇 《东西南北》2011,(21):52-54
同妻,男同性恋者的异性恋妻子。这些女性沉默而隐秘,是生活舞台上无声的在场者,在博客签名档,同妻们写着:“世界于我,本应是更美好的模样。”然而,现实却残酷地让她们中了命运的“黑色彩票”。  相似文献   
2.
庐隐和石评梅在创作中排斥和否定异性恋,追求同性之间的爱恋.这并不是纵情享受的变态,而与当时过渡时期特定的文化氛围、社会现实和家庭处境等方面的原因紧密相关.这种恋爱观是她们在特定处境中有意识构筑起来的排斥异性的一道性别防线,以否定女性"妻性"角色定位的方式反叛封建文化,曲折地反映了五四女性自我拯救、追求解放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同性恋亚文化>一书揭示了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通过侧重于对中国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状况进行了一番解读和分析,主张应当尊重他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学中的单身汉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并且已变成一种媒介,即研究社会和人类不同文化结构特点的媒介。同时单身汉主题的出现,也为小说理论提供了新的性别分类方法。它展现了一个弯曲的阶级和一种特定的文化特征;即使它不能完全呈现出来,其重要性也已建立在时代特征的框架上了。"唐人街的单身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潜在性特征结构的假想空间,通过自然主义的审美描写昭示对社会的看法。随着文学主题学批评对单身汉和男性结合主题关注的增多,单身汉主题自成一派,我们也意识到其政治意义的冗长和压制(压抑)。  相似文献   
5.
"怪异"理论是西方90年代以来性政治活动和学术界兴起的新理论范畴。它继承各种同性恋文化研究,从60年代的后结构主义尤其是福柯的有关论述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创造出一种奇妙、反叛的新身份政治和性文化模式:主张对性的非自然化过程予以深度阐释,挑战对社会异性恋制度和异性恋化霸权,质疑对传统同性恋文化的正统观念,而乐观展望性的多元化与社会多样性的差异图景。怪异理论是一种具有很强颠覆性的性理论思潮,它的斗争精神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6.
以朱迪斯·巴特勒肇始创立的酷儿理论,其消解人类性/别二元对立的主张,较好地诠释了艾丽丝·沃克在《紫色》中塑造的三位黑人女性的流动的性相,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对黑人女性性态的描写,揭露异性恋男权体制对黑人妇女的压迫的思想。酷读作品,为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的边缘,为了生存,她们相互团结,结成牢固的友谊,最后走出了传统的桎梏,确立了身份,建立了新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艰难而曲折的图景。  相似文献   
7.
依据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围绕异性恋矩阵、性别认可、性别排斥机制等概念分析了阿莉·史密斯的小说《女孩遇见男孩》中同性恋、性别流动性和跨性别形象.通过对神话的改写,史密斯打破了传统的性别界限;通过对传统性别秩序的颠覆,史密斯揭露了性别二元建构的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小说中多元化的性别气质和性别的细致刻画,表达了拓宽性别可能性和建立一个开放的性别秩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9.
王保中 《晋阳学刊》2012,(3):144-145
在古希腊传统与基督教和神学系统里,欲望自由一直处于抑制和稀缺状态.弗洛伊德之后,其深入研究成为可能.下文以弗洛伊德、拉康、克里斯蒂瓦为例对欲望自由进行探析. 一、弗洛伊德:父亲男根欲望自由和母亲欲望奴役 在宇宙论欲望模式中,欲望被作为生命普遍自由本质建构.欲望自由含混、并列(反环境、反伦理)地追逐自身,并超越物质和自然.这种最高欲望自由形式以接合的方式显现,居于物质和精神、生与死、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之间,因此存有生命张力.由于其注释文本补充的显现形式,所以常被忽视.这种欲望自由是一种显现的自由(海德格尔),且是女性主义欲望自由实现、自身解放、建构的精神分析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银河的同性婚姻提案尝试将性少数人群的权利议题带入当代中国的公共话语领域.基于对上海48名中产阶级男"同志"的访谈调查,研究发现深度内化的异性恋正统主义导致同性恋社群内部对于同性婚姻存在不同的声音.对于"同志"伴侣关系的认可,多数受访者认为推动文化变迁,比进行法律创建更为根本.研究认为,在中国推动同性婚姻立法,象征意义多于现实意义,更加有效的途径在于推动性别多元意识的发展,拓展"同志"生存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