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纪昀与《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纪昀自称"余不知医",学术界很多人认为《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与纪昀关系不大。实际上,纪昀与《总目》在重视医学、轻视医人、批判神仙与房中、反对温补而倾向寒凉等医学观点上多有相同之处。特别是两者对张介宾喜用药物上都存在相同的误读。由此可以确认,《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的学术观点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纪昀。  相似文献   
2.
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大医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在历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把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太极说转化为医学中的唯物主义太极说,对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都起过积极影响。也有当时难以避免的迷误和不足。值得今人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简论明代医家的“太极”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中的“太极”学说源自《易传》 ,宋代理学对之进行了种种发挥 ,后世医家深受理学太极论的影响 ,多以太极学说阐发医学问题 ,其中较著名的有明代张介宾和赵献可。张介宾创太级—太虚说 ,将《内经》中的重要范畴———太虚说阐释为创生天地万物的太极。赵献可的理论建树主要在太极—命门说 ,认为人身的太极就是命门。这说明太极学说不仅受到当时医界的普遍承认和接受 ,还以之去探索并解答医学上的未知问题 ,因此显示出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天道阴阳、生理病理阴阳以及辨证论治等 3个方面,重新比较了发生在12世纪至17世纪医界有关阴阳有余不足的一场辩论,认为争辩双方的实际分歧在于病理与辨证论治方面。这场争辩的理论意义是,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形成。伤寒论与温病学是传统医学治疗外感病的两大学派,因此湿病学的形成标志传统医学在传统范围内的完善化,而围绕“阳有余,阴不足”论展开的这场辩论,正好反映了传统医学完善化之前的深刻的理论躁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