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杂剧《张生煮海》是一出神话剧,反映潮州举子张羽与小龙女私定终身而遭到东海龙王阻挠,于是敢与命运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从中折射出元人对海洋的观念变化,反映了我国先民藐视神权、敢于跟强大的恶势力斗争的精神,也折射出人定胜天的海洋精神。  相似文献   
2.
《莺莺传》中崔张分离的根本原因,在于张生惯于恣情行乐的人生态度,及其男性占有欲望满足后不会负责的轻薄无行。而元稹作为张生的原型,这种人格特征的形成与其早年的生活经历和身处中唐进士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元稹之所以并不讳言这段艳情,且对自己始乱终弃的凉薄行径振振有辞,亦是中唐新兴进士群体品行无根柢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唐时期婚姻观深受胡族影响①,特别是随着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婚恋与情爱,婚制的宽容与松动,使春秋时期的自主婚重生再显。故此,在盛唐时期先后发生了寿王瑁与杨玉环、玉真公主与张果老以及后来的张生与崔莺莺等自主婚姻、自由恋爱、有情人结为眷属的爱情故事,而这些爱情故事皆发生在爱情圣地——蒲州。  相似文献   
4.
张生教授     
张生,男,1960年11月生,汉族,安徽宿州人,1983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1985——1 986年度在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助教班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2000——2001年度在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作访问学者。现为宿州学院地理系教授,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校长,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安徽省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宿州市委员会主委,现任安徽省政协委员,第二届宿州市政协常委。毕业25年来,一直从事地理与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讲并辅导《地球概论》、《地球天文学》、《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地图学》、《旅游地理学》、《中国灾害地理》、《水文学与地貌学》等课程,所讲授的《地图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先后主持安徽省教育厅教研课题“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优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课题“皖北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两项,参加了原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南京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海侵和洪涝事件序列环境考古”、中山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的“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项目的研究。撰写的“Study on ...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中的老夫人因为三次赖婚历来受到人们的批评,认为她是维护封建礼教和门阀的家长。在此认为老夫人三赖婚姻有维护家族利益的因素,但更多的原因则是她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她对张生这一人物清醒的认识、深刻的剖析。通过人物所处的实际环境和透过张生这一关键性人物来剖析老夫人的行为和心理可以更全面、深刻地解读老夫人形象,对我们重新研读《西厢记》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张生煮海》以浪漫奇幻的形式表现了现实的社会文化心理冲突,作者企望借虚幻的神话消解现实的矛盾,但悲剧不仅未消解,却带来了消解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叙事文学发源于唐传奇,而《莺莺传》是唐传奇的杰出代表。他的流传与后代对它的接受为《西厢记》的成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从《莺莺传》出现后,崔张故事在唐代和唐代以后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但不同时期接受的态度也不同。唐代在统治阶级内部,以一种"猎艳"的心态赏玩崔张的情事;而宋代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市民阶层都以"情"为关注点,为莺莺的遭遇而遗憾。  相似文献   
8.
《宿州学院学报》2014,(6):F0002-F0002
张生,男,1960年出生,汉族,安徽宿州人,1983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1985—1986年度在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助教班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2000—2001年度在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作访问学者。现为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宿州市委员会主委,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生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剧中张生的形象在动态的发展中变成了作者和其所处时代的代言人。本文试从《莺莺传》、《董西厢》、《王西厢》三部作品中分析张生形象的演变和转型,进行逐层分析,以期把握形象实质,挖掘作品精髓。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莺莺传》中张生的形象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争论,然而却很少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进行探讨。张生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实源于人性的嬗变。在他身上体现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所谓本我、自我、超我的较量与挣扎,他的变化正是这三种力量冲突的结果。崔、张二人的悲剧实源于此,张生似乎也就成了人性的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