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嫁女与本家进行交往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出嫁女庆会归宁和省亲归宁、本家人探望出嫁女、出嫁女与本家互相帮助是他们之间日常交往的主要方式.长期归宁与夫亡归宗是出嫁女与本家联系中最重要的两种形式.在夫亡归宗后,她们或再嫁,或寡居,或出家为尼.出嫁女对本家财产的继承以间接继承方式为主,但有时也有直接继承权.  相似文献   
2.
3.
周代“归宁”礼俗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宁”礼俗当是客观存在的古礼,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施行,并在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毂梁传》中“妇人既嫁不跄竟”的说法当是后来引入的观念,其目的是严格限制出嫁女子的活动,防止淫乱行为。周代“归宁”礼俗最初指的是出嫁女子回本家向父母问安,但时至春秋动荡之世,出嫁女子“归宁”的对象已经越出了其父母的范围,:旷大到本家的其他重要成员上;“归宁”的时间也相应延伸到其父母去世以后。后世的“归宁”礼俗常指出嫁女子回本家省亲。  相似文献   
4.
《诗经》训诂中的悬案较多 ,《诗经·葛覃》三章中的“归宁父母”即其一例 ,历来解经者对此众说纷呈而难衷一是。在这诸多治经者中当以清代的陈奂、马瑞辰的观点最有说服力 :“归”即指女子出嫁 ,“宁”谓使父母安心 ,“无父母诒罹”。笔者通过对文本深入挖掘 ,分析了毛苌、郑玄、朱熹、孔颖达等对“归宁父母”的理解 ,探析了形成错误的根源 ,也对“归宁”制度做了一番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丧假为秦汉时期吏卒休假名目之一种。传世文献中所记录的丧葬礼俗,多关涉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僚,丧制屡经变革。出土的简牍材料则从法律与行政的层面反映了更为基层的且显著不同的吏卒宁告面貌。包括吏卒的具体指涉与行丧的对象、丧假的长短变化、宁毕服役等问题。由秦至汉,既有承袭,又有区别。秦时丧假政策较为严苛,至汉则删繁就简,显示了国家的“体恤”态度。与此同时,为家中女性成员的奔丧规制,显示了当时社会里母亲的较高地位和作为妻子的女性逐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诗.周南.葛覃》中的女主人公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子?众说纷纭,通过对诗中的“师氏”和“归宁”两个词语的训解可以看出,《诗.周南.葛覃》所描写的是一位将嫁而未嫁之时离家向女师修习“妇道”的女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