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51篇
  免费   826篇
  国内免费   158篇
管理学   2904篇
劳动科学   236篇
民族学   544篇
人才学   671篇
人口学   171篇
丛书文集   8578篇
理论方法论   1874篇
综合类   14319篇
社会学   2888篇
统计学   350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925篇
  2022年   790篇
  2021年   1103篇
  2020年   929篇
  2019年   659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547篇
  2016年   756篇
  2015年   1061篇
  2014年   1868篇
  2013年   1789篇
  2012年   2020篇
  2011年   2079篇
  2010年   2084篇
  2009年   2150篇
  2008年   2524篇
  2007年   1962篇
  2006年   1706篇
  2005年   1498篇
  2004年   1125篇
  2003年   941篇
  2002年   961篇
  2001年   826篇
  2000年   875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代,需要新教育和新父母。2021年,本刊邀请全国政协常委、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分析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隔代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封建社会,这个现象被长幼有序、等级森严的家长制掩盖,但是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含饴弄孙",还是反映了中国隔代亲情的其乐融融。在当代社会,随着传统宗法社会的瓦解以及女性走上工作舞台,作为祖辈的老人参与养育的程度加深,"隔代亲"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陈嘉庚对卫生问题有高度的认识,其卫生观表现在考察祖国的卫生状况、撰写和赠送卫生专论、提出注重卫生的主张建议、以石雕形式宣传卫生知识四个方面.陈嘉庚卫生观增强了祖国民众的卫生健康认识自觉,改善了家乡厦门的医疗卫生条件.陈嘉庚卫生观与当代"健康中国战略"有一定的关联,对于当前我们在国内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在国际上交流卫生建设经验、促进全球人类健康等都有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内在超越确定儒家思想特质,是一个比较流行的主张。这是力求在中西文化比较视角凸显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质的一种进路。随着中国内在超越与西方外在超越说流行开来以后,人们发现中国也有外在超越论说,西方同样有内在超越言述。于是,内外在超越便不足以用来界定两种文化的特质。即便承诺内在超越的断言,那么需要看到它的双刃剑性质:它并不单纯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优势,同时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阻断。儒家必须致力于实现三个突破,才能连接两个长期的阻断——神对人的规范与约束、物对人的独立与价值。由此,儒家及中国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失于现代首创的败绩,承诺高位政治规则和认知外部世界,逆袭上位,实现古今转变。  相似文献   
4.
马德普  龙涛 《民族研究》2022,(1):32-47+143-144
在宣扬自由、民主、人权的西方社会,种族主义盛行不衰的重要根源之一是西方文明,尤其是英美文明中的个人主义。现代西方种族主义的嬗变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而个人主义均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种族主义的发轫阶段,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主义助推黑人奴隶制的制度基础从宗教差异转变为种族差异,并促成了宗教神学话语的理论论证。在启蒙运动阶段,自由主义思想家对种族主义的辩护,使他们所宣扬的社会契约实际上成为自由平等幻象下的“种族契约”,契约论所蕴含的政治个人主义孕育了公民民族主义,助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公民民族主义的竞争性和支配欲与民族国家的排他性为种族主义提供了动力,使得西方的自由民主建立在种族清洗的顶峰之上。在奴隶制被废除和殖民统治瓦解之后的阶段,以文化种族主义和色盲种族主义为主要形式的当代新种族主义,借着反种族主义话语的掩饰,将维护白人特权的种族主义潜藏于文化差异或个人主义话语当中。个人主义是种族主义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这一认识对于认清西方文明的内在困境,消除种族主义,构建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6.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原有通知删除规则进行了科学修正,但事前保护缺位与事后救济程序失范的问题仍然存在。随着网络服务提供者完成角色转型和技术升级,其作为网络侵权风险的控制者和参与者,有必要且有能力承担未通知阶段的主动预防义务和已通知阶段的证明材料审查义务,以弥补著作权保护和用户利益保护的漏洞。双重注意义务应分别与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侵权危险的预期和控制能力以及材料审查能力相适应。未通知阶段之注意义务以技术措施为主要履行方式,其注意标准的认定应综合考量技术水平、服务类型、内容介入程度、是否直接获取收益等要素,未尽该注意义务仅为过错认定的考量因素而非唯一标准,并不必然导致侵权责任。已通知阶段之注意义务仅限于对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有限的实质审查,尽到此注意义务的,可以免于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震撼了整个世界,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思想武器,照亮了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对解决当代问题仍然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与此同时,结合自己的国情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孙磊 《天府新论》2018,(4):42-52
近年来,贝淡宁的“贤能政治”学说引发许多关于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的争论。要摆脱对二者贴标签的做法,不能简单地将二者对立,并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首先,要更深刻地理解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利弊,认清只有贤能才能克服民主政治潜在的德性危机。其次,要更全面地理解儒家贤能政治的传统,儒家贤能政治不仅强调以德性为根本的“德治”,还重视以制度保障为根本的“礼治”。在与君主制彻底剥离后,儒家贤能政治传统可以在当今中国民主政治的德性教化和制度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丽杰 《理论界》2015,(1):46-49
雷锋的生命价值从历史、空间、境界三重维度上表现为延伸性、普遍性和超越性。雷锋的生命价值符合人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需要,即符合人的超越性的要求、符合群体共同发展的要求、符合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要求、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求,是对生命为什么有价值、生命价值是什么、怎样实现生命价值问题的直接解答。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也是众说纷纭。从当代世界和中国现实情况、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和文化价值多元的统一、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传承性和开放性的统一等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