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85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33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1031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部分线性模型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半参数回归模型,由于它既含有参数部分又含有非参数部分,与常规的线性模型相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解释能力。文章研究带有局部平稳协变量的固定效应部分线性面板数据模型的统计推断。首先提出一个两阶段估计方法得到模型中未知参数和非参数函数的估计,并证明估计量的渐近性质,然后运用不变原理构造出非参数函数的一致置信带,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和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新诗发生期,校园期刊是新诗及新诗观念传播与接受的重要场域,《新潮》和《清华周刊》作为典型的校园期刊,深度参与了当时新诗批评场域的形成。《新潮》强调办刊人的"共同主张",紧随《新青年》办刊理念,选诗以白话新体为限,重视诗歌的思想意义和具象式写法;在议题设置上更重视新旧文学之争,理论批评主要是为新诗合法性找理据,在"自然"和"自由"的诗体解放旗帜下,扩展新诗的写作题材和写作手法;《新潮》与《新青年》《少年中国》构成同盟关系,增强了自身影响力,为白话新诗派壮大了力量。《清华周刊》及其《文艺增刊》虽然也强调办刊人的"共同兴趣",赞同诗体解放,但更强调"诗体创造",将情感、想象视为诗的本质,丰富了新诗表现手法;在议题设置上更注重理论建构,多围绕诗体规范与创造的具体细节展开,注重相互评鉴;《清华周刊》与《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因诗学趣味相近且有合作,为新格律诗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到目前为止,降低MIMO-OFDM系统中所产生的较大PAPR的技术大致可以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限幅类技术,主要包括限幅、峰值加窗或者峰值消除等操作;第二类是编码类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只使用能够使PAPR达到最低的那些帧;另一种是使用补偿码,但以一定的开销为代价;第三类技术就是概率类技术,它利用不同的加扰序列对OFDM符号进行加权处理,从而选择PAPR较小的OFDM符号来传输,在这类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SLM技术和PTS技术。  相似文献   
5.
我是统计人     
《山东统计》2004,(5):13-13
几年前,迷茫的我懵懂地选择了统计,从此便别无选择地定格了我半生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宪法修改可分为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两种主要方式.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除了形式上的差别外,二者还存在认识论、修改评价等方面的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7.
"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经过激烈讨论,与会专家取得基本共识,倡导中国新诗二次革命,推动华文诗歌全球整合,推进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和现代诗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刘半农等人提倡收集整理歌谣的最初目的,主要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而当新诗被普遍认为缺乏必要的美学质素,写作者们四处寻求解困策略之际,歌谣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当作新诗的可能性资源之一。除在理论上把新诗与歌谣的关系作为一个话题加以探讨外,一些写作者也在创作实践中大胆地借鉴歌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新诗借鉴歌谣的做法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十四行诗与二十世纪中国新诗的关系。阐释了十四行体诗在新诗史上的发展简况 ,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 )试验、发展期 (1 92 0—— 1 93 7年 ) ;(二 )成熟期 (1 93 7—— 1 949) ;(三 )潜流徘徊——平稳发展期 (建国至今 )。中国新诗的格律建设与十四行的中国化 ,主要从节奏、韵式与结构两大方面探讨十四行与二十世纪中国新诗格律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晚清诗界革命主张以新意境和新语句入诗,但又不能摆脱和突破旧诗格调,诗界革命未能成功。中国新诗的创立,不能无视或绕过近代诗歌改良运动的主张和实践。近代诗界革命是“五四”新诗革命的先驱,它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前奏。鸦片战争以来的社会危机,是中国新诗产生的巨大背景,新诗运动的目的、方向及价值取向均取决于此。对新诗社会功利的超常重视,是新诗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的症结所在。内容与形式、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格律与自由,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新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