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6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82篇
管理学   1016篇
劳动科学   47篇
民族学   272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2603篇
理论方法论   439篇
综合类   6216篇
社会学   980篇
统计学   12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776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857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831篇
  2008年   1004篇
  2007年   754篇
  2006年   602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殊于真宗、仁宗二朝,以位望俱尊之身推尊韩、柳,热心奖拔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才,对于宋初文风之变革以及文学创作之兴盛,具有承上启下之功。晏殊以及他的同道在天圣尊韩、儒学复兴方面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天圣尊韩的主导人物是晏殊及其同道,而不是欧阳修、梅尧臣。晏殊重视诗歌内容之讽喻功能,他对陶韦体之喜好与提倡,对江西派的深远影响,以及对白体之改造所带来的诗歌"惟说气象"等,都是宋代诗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3.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成为时下的热门课题,在其十五部作品中,从陈家洛、郭靖到萧峰,再到令狐冲、杨过,最后通过韦小宝,展示了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侠之正”到“侠之变”再到最后的“侠之反”。  相似文献   
4.
运用传播学内容分析法,以中央媒体对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国家教师"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国家教师"媒介形象进行分析。外在形象包括教师性别、年龄、教龄、外表、场景以及任教的学校类别、区域、学科专业等方面,内在形象包括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研究发现,大众媒体对"国家教师"形象的刻画和宣传符合社会公众认知教师职业的基本逻辑,起到了传递教师精神、端正教师形象、唤起社会尊重教师的功效,但也存在城乡教师形象传播刻板化以及教师普通人形象展现不充分等问题,可在后续的传播中对"国家教师"形象的价值倾向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5.
奇葩,在网络用语中常常用来比方或人(或某事物)非常古怪,不落尘俗,特性十足,人间罕至,常人无法了解。其中带有戏弄和挖苦意味,与本来夸姣拔尖的事物不一样,奇葩多指像一些正常人行动和思想以外的,让人难以了解的行动。现今,奇葩的词性词义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7.
"国粹主义"词语的使用,虽然是从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流行,但其思潮的萌芽要追溯到江户时代的本居宣长和他的师长贺茂真渊,甚至更早。贺茂真渊以及他的弟子,特别推崇日本的固有精神,初步确立了日本民族国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日本"国粹主义"思潮开始萌芽。江户时代以后日本进入明治时代,日本实施了"脱亚入欧"政策,全面实行西化,在明治维新前期就掀起了一场文明开化运动,于是,反对盲目欧化的"国粹派"出现,明治二十年代以后,"国粹主义"抵抗当时日本的全盘西化,抵御西方价值观、人生观的侵蚀,保持日本应有"国粹"的"国粹主义"思想的哲学思潮,逐渐成为当时日本的主流哲学思潮之一,到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的"国粹主义"成为其自身演化的关节点,而当今社会,"国粹主义"又演化成为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国民核算作为一种国际标准统计体系的制度安排和一种宏观经济统计信息,具备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而属于一种公共品。本文不是中国国民核算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的全面论述,而是从公共品视角对核算模式选择、知识生产和体系构建补充一些认知。研究提出:(1)中国统计改革起点是口径符合物质平衡表范围的产值指标,从未系统实施过物质平衡表体系;中国国民核算模式转换和体系改革是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国民核算实践发展不够平衡,总体上大致处于1953年版至1993年版之间,部分项目达到了SNA 2008年版的水平。(2)中国学者在国民核算领域的学术增加值主要是论证中国核算模式的确立,对SNA的引进和系统、深入解读,SNA的中国化探索;国民核算的知识生产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质量提升,需要学者坚守阵地、贡献智慧,以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国民核算需要"脑书"Handbook进一步研究学理和方法论。(3)SNA自身面临的困局和中国高质量发展,对国民核算提出了要求,通过中国SNA体系的构建路线图,给出了中国SNA体系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高慧 《北京纪事》2015,(2):82-83
很多人第一次吃荞麦做的食品都是“舶来品”--要么是日式荞麦面,要么是韩式凉面。甚至很多人认为荞麦食品是属于日本的“专利”。其实,在中国食用荞麦已有600?700年的历史,古代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荞面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人们对荞面的赞美。荞麦在中国,尤其是在北方,可以制作成各种食品。荞麦面适口性好,做法有很多种,如炸酱面、热汤面、炒面、刀削面、剔尖、拨鱼儿,还可以包馅、蒸馒头、烙饼等。荞麦面看起来色泽不佳,但用它做成扒糕或面条,佐以麻酱或羊肉汤,别具一番风味。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荞麦的营养价值,各种荞麦食品也逐渐走进越来越多的人家。荞麦也摆脱了由面食主导的形象,荞麦米也开始被人们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