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彭燕郊和绿原1955~1976年的诗作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当代潜在写作中个人主体性出现,乃是通过对于绝望的抗争和对于自我的确认。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新疆哈萨克族著名诗人唐加勒克·卓勒德代表性的几首诗,对诗人唐加勒克·卓勒德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生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拉西彭苏克是清代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右旗人,属答言汗第五子纳勒出·孛罗(Nal cˇu Bolod)次子苏巴孩·达尔罕(Subaqai Darqan)的后裔。关于拉西彭苏克,相关资料所提供的只是一些只言片语的零星记载,使后人很难直接、全面地了解他。然而一部《水晶念珠》使他的形象清晰丰满起来,人们可以通过他在书中传达的信息捕捉到他思想感情的脉络。  相似文献   
4.
鼓树智教授创造性地提出“历史交往”这一概念,并认为历史交往是历史哲学的重要范畴。他不仅对历史交往的类型、形式、分期和作用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探讨与归纳,还结合历史事实对历史交往进行了个案研究和微型剖析。  相似文献   
5.
王择 《人才瞭望》2014,(5):63-6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职场人在工作中也是如此。那么,对管理者来说,如何管理犯错的员工呢?是"严刑峻法",有错必究;还是不把重要任务给曾犯错的员工,避免其一错再错;或是用那些业绩稳定,工作成效突出的员工,排斥曾犯错的员工?也许,"使功不如使过"这个成语,能给管理者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由于生活的地域、特定的文化语境以及相似的文化心理等因素,唐加勒克的诗歌创作与俄罗斯文学有深厚的渊源。唐加勒克积极吸收俄罗斯文化中有益于自身文学发展的因素,在“为人生”文学观念的指导下,关注哈萨克民族的前途,草原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7.
彭定安的鲁迅研究试图通过对鲁迅世界的探索,思考整个世界的本质,充满了执着、自觉和历史使命感。这种探索能够紧密结合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与文化,是一种视野广阔并极富纵深感的理性把握,又灌融进自己的激情,塑造了他“心中的鲁迅”。他还创立了鲁迅学。  相似文献   
8.
王向峰 《理论界》2007,(12):1-1
心海同志的《彭定安的学术世界》是一部全面探索定安同志学术建树的学术研究著作,论性质属于研究性的研究,难度自然是很大的。因为定安同志的研究视野非常广阔,文化的、文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尤其是对鲁迅的研究是更为全面深入的,在全国的鲁迅研究中又有独特的视角和成就,对这些不用说是进行研究,就是能够熟悉和把握,也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更何况作为研究对象去加以阐释和归纳,就不用说难度有多大了。但心海对此却是知难而进,他从感受定安同志的学术人格、学术道路、学术贡献、学术成果中,深受启发和推动。  相似文献   
9.
寻找再生之地--读彭燕郊的《混沌初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混沌比幻觉更美在《混沌初开》中 ,有一个命题 :混沌不是幻觉 ,混沌比幻觉更美。幻觉的审美意义经弗洛依德论述已被当代各国知识界广为接受 ,潜意识、意识流、性意识等都得到大量小说和诗歌的拥有与表现。而混沌呢 ,什么也不是 ,它无始无终 ,无上无下 ,无左无右 ,只是翻腾 ,得到的既不是上帝的关照 ,也不是潜意识的释放 ;既不是白色的沉寂 ,也不是五彩缤纷的喧闹 :“所有的争吵 ,所有的无可奈何” ,“所有的摊开手” ,“耸一耸肩” ,“所有的责备 ,所有的寒颤 ,所有的惶惑 ,都在混沌这无声无色的过滤中稀薄了” ,甚至“厅堂里的天地君亲…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诗人唐加勒克与维吾尔诗人穆塔里甫以他们坚定不移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行动和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优秀作品,成为我国哈萨克和维吾尔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们生活在相同的时代,他们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作品也有共同的内容与主题,他们的艺术风格虽各具特色,但在表现手法上又有不少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