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姓以国为姓。徐姓氏族原是岛夷族,崇拜鸟图腾。西周穆王时徐偃王因施仁政、不修武备而失国,逃战到舟山群岛。舟山至今仍有不少有关徐偃王的文物、史迹与传说。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徐沟背铁棍,是山西晋中地区民间道教信仰"水神龙王"的历史积淀。此项酬神傩戏是集民间文学、美术、舞蹈、音乐、故事、杂技、工艺、戏剧等艺术精华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它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宗教、社会政治和民族心理情感的影响,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研究徐沟背铁棍的原生性真实起源,加深对道教神明祭祀傩戏的内涵理解,分析其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对记忆、保护、发展和创新徐沟背铁棍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受徐朔方先生启发,[1]164-166拙文《〈金瓶梅词话〉考札》曾对这部奇书卷首的四首[行香子]作过一些探讨,小标题为《也说卷首"词曰"四首》.[2]363-367后来拜读了梅节先生对这四首词的校勘[3]4后方知,我的考察遗漏了《天机余锦》,亦未把彭致中所编《鸣鹤余音》全部纳入研究范围.阅读这些文献后,觉得对一些问题应当作进一步思考,是为"再说".  相似文献   
4.
近年,徐州地区国学发展较快,徐州各高校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提升大学生国学素质的活动,驻徐高校大学生自身提升国学素质的期望也愈发迫切。大学生国学教育长期以来依赖于学校对国学知识的灌输,枯燥而不利于接受。徐州彭城学院作为社会自发形成的国学团体,开创了与大学生这一群体彼此促进的"书院——大学学院"模式,新颖地与大学生进行互动,校内外良性共促式发展,以社团为纽带,增强大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学生国学素质。  相似文献   
5.
雕版印刷的线装古籍书页上,常有"墨等"出现。本文以影宋明州大字本《徐公文集》为例,考查了"墨等"现象的形成原因、后代版本的校勘订讹演变情况。讨论了古籍印刷及古籍装帧与当时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甲午马年的阳春三月,去邀请81岁高龄的杨叔子院士做《领导科学论坛》杂志的高级顾问。上午9点,进到杨老办公室,听到的依然是老人家爽然的笑声和中气十足的话语。在他那句"欢迎苗苗主编来访"的接待词中,我们开始寒暄。真佩服老人家的记忆力和乐观豁达的"老顽童"性格,杨老居然还记得我是"60后",称自己是"80后",他说,这是一场"80后"与"60后"的聊天。本刊记者:杨院士,我工作调动到长江传媒了,在办《领  相似文献   
7.
<文选>对于梁代作品的选录是文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日本以清水凯夫先生为代表的"新文选学派"常以之佐证<文选>的撰者非萧统.清水先生的见解在中国既有附合者,亦有持异议者.笔者不同意清水先生的有关解释.本文即从徐悱作品的选录对清水之说作一驳议.本文认为,从徐悱之作的艺术性、徐悱在梁代诗坛的地位看,<文选>选入徐悱之作是有充分理由的.徐悱之作的入选不能证实<文选>的撰人是刘孝绰而非萧统.  相似文献   
8.
交流     
汪耀华 《中外书摘》2008,(12):96-96
上期稿挤,没有“交流”一直有点遗憾。 本刊第9期被认为好文章的是:《一生正气胡耀邦》、《徐铸成的“文革”》、《陈粟之争与苏中七战七捷》;被认为不喜欢的是:《永定客家土楼的秘密功能》。第10期被认为好文章的是:《陈庚、周希汉“戒烟记”》、《不用母乳喂养,全球每年1500万婴儿死亡》;  相似文献   
9.
徐行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鬼才“作家,在香港影响尤大.其创作风格特异,富于变化,抵港后创作与大陆时期发生明显改变,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融,悲情与理想经纬交织,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文章分析并比较了徐言于不同时期的创作差异,并揭示了产生这种差异的诸种原因.  相似文献   
10.
徐熥年表     
徐熥(1560-1599),字惟和,号幔亭,闽县(今福州市)人。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十年三下第。与同郡邓原岳、谢肇淛及弟等重振风雅,著有《幔亭集》二十卷,编选《晋安风雅》十二卷。沈德潜《明诗别裁集》第九卷之后,选徐熥诗十五首,仅次于陈子龙和顾炎武;汪端《明三十家诗》,熥名亦在其中,足见徐熥在晚明诗坛的重要。本表简略勾勒谱主的生平事迹,不作考证,亦不详注出处。详细考证及出处可参即将由广陵书社出版的《徐熥年谱》。本表引用的《幔亭集》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二十卷本(缩微胶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