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违宪审查制度建设的探索中,美、德、法三国分别形成了司法审查、宪法法院审查和宪法委员会审查三种代表性的违宪审查制度模式,三种模式各具优势。借鉴它们宪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违宪审查制度提供切实可行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慕阳 《老年人》2014,(5):30-32
正2012年11月8日,"跳水女皇"郭晶晶成为香港豪门霍家的儿媳。出身普通家庭的她,嫁入豪门后遭遇"水土不服"。郭晶晶的母亲范玉梅连忙从北京赶到女儿女婿家,用纯真的母爱帮助女儿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女儿"水土不服",平凡母亲怀揣心事来到霍家女儿幸福嫁入霍家,范玉梅与丈夫郭树忠觉得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事,从此心中了无牵挂。夫妇俩或上公园唱河北梆子、跳广场舞,或背起行囊结伴外出旅游,日子过  相似文献   
3.
儒家在治国方略的设计上主张德法并举、德主刑辅。在儒家看来,道德与法律在治国中各有积极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治国手段;但是德法有自身所无法弥补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对方的补充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德法必须结合统一起来,在德法互补的基础上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成为儒家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必然选择。德法并举对于我国当代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的德法兼治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深广的实践关切以及鲜明的价值旨归,构成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道德考量以及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如此双重关照中的实践旨趣融通成"德法结合"的国家治理实践视域;它突出中国道路的鲜明特点,彰显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制度优势,并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作为最终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5.
高辰旭 《现代妇女》2014,(6):335-336
在中国人的人格建构中,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最为深远。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同为轴心时代所生,但其精神进境却大异其趣,儒家讲入世行道,修、齐、治、平;道家循归隐求真,清静、无为,"与天地之精神独往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儒道互补,相生并济。儒道兼修,道家的境界之道和儒家的伦理之道,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人生境界。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儒道两家理想人格的差异及融通互补,并在此基础上略议儒道兼修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国际美容教母郑明明一手创建的CMM郑明明品牌特邀台湾省健康营养学专家,及携手集团培训总监一起,在美丽的奥帆基地海尔洲际大酒店召开了一场将美丽健康带回家的精英会员分享会。  相似文献   
7.
从"德"法"不同的作用与特点和社会发展现状论述了以德治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根据德法兼治的思想和道德形成的规律提出当前提高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成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9.
“德法并举”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党在治国方略上的完善和创新。文章分析了这一治国方略确立的深刻根源,阐述了其对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具有的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文章最后还提出了对实现“德法并举”治国方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和责任.而公民整体素质提高和良好社会秩序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前提.但是,面对数十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单独采取德治或者法治都不足以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困境.只有德法兼济,采取“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才能达到治理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