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在确信鬼神存在的前提下,清人通过志异小说,大大发展了对鬼神百态的揣测,并积极尝试就丧葬、祭祀问题从鬼神方面寻求验证,包括从死亡发生、袭、敛、出殃与回煞、厝、葬直至祭、享等各个环节,最终归宿为把死者纳入宗族体系,貌似拓展了时空维度,实则是既有观念的延伸与投射.比之清人有关丧祭的大量学术性研讨,这几乎是将枯燥的理论发明转化成鲜活的现场表演.当然,相应于“鬼神世界”百孔千疮的状况,鬼神能为丧祭观提供的证明也支离破碎,乃至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志异小说产生的原因以及当时人把志异小说当作真实事件记载的现象,从侧面揭示出,当时情境下,文学与史学展现出共存和融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传奇志异诗是以奇人异事为主要题材的诗歌。它们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会依据基本事实补充合理的想象,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有着很浓厚的传奇、志异色彩。传奇志异诗在宋代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宋代诗人对故事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注重对“奇”、“异”的凸显,有意识地营构曲折的情节,并发展了代言叙事的故事模式。传奇志异诗在宋代的繁荣,不但直接体现了宋诗叙事性的增强,而且反映着诗歌叙事传统在宋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虎文化”研究越出母系氏族的下限而率多牵涉“虎图腾崇拜”,但在文明的历史中一直发生人与虎的交集,人们谈虎也必不脱离文明历史中的文化观念。汉典虎谭则与华夏文化密切相关,对于虎的称名与物性的认知出于独特的文化观念,虎被称为君、王、侯,乃是中国古代君主政治的投射,或谈虎而本《易》理,尤见精诣。在汉典虎谭中,白虎是一个突出的物象,本于星宿的虚构,对应天下的分野,具有阴阳、五行、四时物色以至礼制、军事、刑政、仪仗、建筑、音乐的关联,所谓驺虞仁兽也是本于白虎星宿分野的虚造。生肖虎更与人的生年维系一起,寅配虎和历法寅正,都以敬惕慎始相与为义。虎的威猛在华夏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军事假借,用为机构、制度和兵权的协约。至于虎暴害人,则以恶人化虎、为虎所杀用示惩罚,以除暴安民和自然平衡彰显德政,又以善恶相即说为义虎,多关三教,相与融通,不尽义理牵涉,究在山野寺观,僧道所居,人虎交处,虎事乃多。在文学与文化的维度,包括虎事的志异盖本阴阳、五行与扬攉大化,以史家的立场在“子不语”之外载录天人之际的无穷变化,形成基于子学的独特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将奇异现象纳入文学书写的长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影响广泛。无论奇异的物象、人的异禀,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与人间发生关联的鬼魂,它们通过对“天道”“义理”“因果”等中国文化隐形结构的文学性激活,建构起自足的世界。在以物观世的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精神诉求、因果循环的历史观念以及虚妄世情的摹写等方面,90年代长篇小说体现出与传统叙事资源的深层次关联。同时,这一现象与传统文化勃兴的时代氛围、民间文化的深层滋养以及多元语境下文学的本体性回归有密切关联。从审美角度来看,志异叙事固然对扩展小说的表现领域大有裨益,但也提醒我们注意甄别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警惕消费语境下“为奇异而奇异”的书写现象和对传统文化的狭隘性处理。只有深入发掘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创作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