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南宋季末,刘克庄主盟文坛,撰写了体量庞大的碑志之文,地方化与家族性特征明显。其碑志"以情度情"的审美逻辑,判然有别于理学家"以理节情"的文体书写观念,人格表达的艺术实现则以用晦与互见之法重出或略不论著,使文辞简俊而布置有致,且于叙事之外几乎篇篇征经引史,难逃词科习气之嫌,此又别出宋人一格。刘克庄碑志多作于暮年奉祠乡居期间,因其衰病思钝,不免将精神上强烈的盛衰体验投注到对行艺功业、政治理想和生死哲思的折冲、应时与妥协之中,情感亦从私人领域转向公共空间,以切世用,碑志蕴涵着浓厚的秩序重建意识,因而更具审美情致和韵味。  相似文献   
2.
以《龚自珍全集》收录的碑志文为研究对象,从中透视龚自珍碑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龚自珍的碑志文主要是较为熟知的人所写,较少有"谀墓"的成分,其碑志文不仅在内容上表达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而且反映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及社会的认真思考。他的碑志文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论辩性,在结构上比较注重开头的艺术,语言风格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碑志文批评史》作为第一部专门系统研究碑志文理论批评的专著,参与了碑志文研究的纵深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为文体研究与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著作从文献学入手,将文献学研究与文艺学研究相结合,梳理碑志文批评的发展演进历程,给予碑志文批评文本与批评家准确的历史定位,揭示了碑志文批评的人文蕴涵。  相似文献   
4.
韩愈在其碑志文创作中,既立足现实,又秉以通变精神,使之由一种实用性文体变成一种形象丰富生动、情感真挚深切、议论犀利深刻的文学审美艺术。其间鲜明地体现出“文以明道”、“不平则鸣”、“陈言务去”等文学创作理论的指导。正是这些创作理论的自觉实践,韩碑才真正实现了“文”与“道”的相互贯通与高度融合,进而达到实用与文学的兼美。  相似文献   
5.
墓志铭是用于志墓的一种文体,通常都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为志文,古人习惯称为'序',后一部分为铭文,古人一般称作'铭'。这两部分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古今学人常各执一词,故其关系需要进一步厘清。实际上,从创作目的看,墓志铭从设立之初,志文旨在记事,铭文旨在颂美;与创作目的相联系,从演变的过程看,就墓志铭的文体特点及实际功用而言,志文和铭文是有所区别的,这也和各自的渊源密切相关。因志文与铭文两者结合共同构成'墓志铭',其相互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主要表现为:铭文是志文的重复或缩写;铭文是对志文的补充;志文和铭文虽各有侧重,但主旨相同;志文和铭文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6.
遗山碑志文以记叙事情为依托刻画人物,每一篇碑志文都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传记。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多角度叙事手法,撷取传主个性特征的主要方面品议人物;选择典型的材料,详略得当地品题人物,叙写事情;在叙事的同时,辅之以议论,出语精警,见解独到,议论和叙述紧密结合而互相印证;选取具有奇异色彩的传说状写人物,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1940年代的政治文化语境下,几乎各类文体都具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洋杂志文的译介与写作却以疏离政治的另类形态存在。本文以后期论语派期刊为中心,考察其对西洋杂志文的译介及其倡导,探讨这一极通俗的杂志文体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志鉴编修的哲学思维 人的行为受世界观支配,编鉴修志亦是如此。志和鉴是两种不同结构的书刊,志书有比较固定的体裁体例,如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年鉴也有某些形式与志相类似,但表述方法却有所不同。志书要求志文“横排纵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述而不论”,年鉴则不受这些约束。  相似文献   
9.
吴青霞 《中外书摘》2008,(10):49-49
志文君,上海宝山人,1942年出生在—个农民家庭。1959年春,徐志文考进了上海市美术学校,三年内得到资深画师江寒汀、应野平、俞子才、孟光和李咏森等传授,多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1962年春他被遴选进入上海地噩最高的艺术殿堂一上海中国画院,根据情况,院领导把他安排在谢之光老画师门下。  相似文献   
10.
金元之际的文雄和社会、文化活动家元好问,倚借良好的父兄渊源、师友讲习,全面接受了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的价值观念体系。政治、社会价值观是其价值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元好问的政治、社会价值观主要包括强调君权的绝对性、以民为本、仁政爱民、坚持多民族大一统的政权理念等内容。这些思想尤为集中、突出地体现在他的碑志文创作中。通过碑志文,元好问表达了自己在政治道德方面的忠君观念、社会理念方面的民本观念、治国方略方面的德政观念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华夷同一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