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党的十九大将儿童保护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国家行动议题,意味着国家将着力防治严重危害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权益的性侵害问题。从国际经验和国内政策导向来看,儿童性侵害防治的首要策略是预防。在此背景下,从儿童性侵害一般防治视角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议题极有意义。在整合Jones团队"整合性系统模型"和Finkelhor"四先决条件模型"的理论内核前提下,建构了以儿童和性侵犯者之间"侵犯关系"为基点并融合我国文化传统的"整合性解释模型"用以解释我国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的社会成因。基于生态系统和"差序格局"视角,构建了以儿童和(潜在)儿童性侵犯者为双圆心的"双线多层"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和干预网络模型,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提出相应的预防教育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回归模型显示,留守状态并非留守儿童性被害风险的来源,女童的性被害风险并不高于男童。仅致力于终结留守状态,尚不能防止儿童遭受性侵害。必须把留守儿童性被害置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大框架内,以系统化的思维展开针对性的治理。数据表明,对预防留守儿童性被害具有实质效果的措施包括:强化治安混乱社区的安保力量,整治校园欺凌和校园不良帮派,通过性安全教育和性权利教育增强儿童在性方面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改善教育方式、融洽师生感情,防止或消弭儿童因不当惩罚、遭受暴力侵害等消极人际体验所导致的性被害受容性。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夸大留守儿童性被害的严重程度造成性(侵害)恐慌。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儿童性侵害现象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数量多、持续时间长、低龄化及熟人作案严重等。这些特点的形成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市场化、城市化和法治化过程密切相关。文化体制的市场化过程,加快了外来的不良思想文化传播,诱导了儿童性侵害行为的发生,同时受传统性观念的影响,儿童性知识匮乏,难以对性侵害进行有效防御。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生活环境的复杂化、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的弱化,都导致儿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容易成为被性侵害的对象,而且以熟人作案居多。至于法治发展方面,立法和司法上的不完善,导致法律本身所具有的惩罚、保护和救济功能发生缺位和错位,也使得儿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祥子  繁星 《民族论坛》2003,(7):54-55
从法律层面上讲,本文当事人有原告、被告之分,胜诉、败诉之别,但在道德法庭上,他们之间没有赢家。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充溢他们心头的必然是伤心和无奈。请看本期《说法》——  相似文献   
7.
《国际公关》2015,(1):64-65
项目主体>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执行>北京迪思公关顾问有限公司项目简述:近年来,社会情况纷繁复杂,溺水、食物中毒、性侵害等儿童安全事故频发,加之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侵袭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央予以了高度重视,并提出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儿童成长,支持青少年儿童安全工作的方针,但国内目前并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儿童安全建设模式。为此,伊利集团发起全国首个以儿童安全为主题的大型公益项目"伊利方舟工程",通过携手各行业专家进行安全知识教习、指导,开展系列安全教育专项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儿童树立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8.
性侵害刍议     
近年来性侵害受到了社会与学界的关注,但理解并不一致."性别侵害"与"性的侵害"是不同的概念;性侵害的正确认识离不开对性、权力、性别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要反对性侵害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必须走出认知上的误区和传播上的盲点.  相似文献   
9.
10.
同性恋作为一类特殊人群的生活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涉及同性恋性犯罪问题也屡见报端。对于组织同性卖淫行为和奸淫同性行为,是否应当予以刑罚处罚,法律规定不明确甚至缺失,导致司法实践部门意见不一或者对行为人处罚不力,使被害人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受到破坏。为此,笔者提出,应以修正案的方式完善我国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