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332篇
社会学   2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曲文军 《南都学坛》2002,22(6):51-54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情痴情种”、“天下第一淫人”之称。有人说他是泛爱者 ,有人则说他是专爱者 ,彼此矛盾。指出贾宝玉“性爱体系”的说法 ,并对该体系逐层递进的性爱层次进行界定 ,这将使得人们在“泛爱”与“专爱”的矛盾面前 ,不再显得尴尬 ,对作者的创作动机也会有深入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思想性、艺术性和研究方法三方面总结、介绍了近20年来国内劳伦斯小说研究的情况,试图为以后的劳伦斯小说研究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忘”是道家的哲学范畴,它有深邃的审美内涵。英国诗人约翰·济慈也主张“忘”,这是诗人的“忘”,先有审美意义,进而表现出了哲学意绪。道家和济慈都提出“忘”,但“忘”的目的指向与具体内涵不同:“忘”在道家和济慈那里都是修身之法,不同的是,道家之“忘”侧重于对精神世界之苦难的救赎,而济慈之“忘”则侧重于营造诗化人生;道家之“忘”和济慈之“忘”都在于达到审美静观,道家之“忘”的审美目的是在不自觉中达到的,而济慈之“忘”则直接指向审美。  相似文献   
4.
美妙性爱是什么样的?应该离不开凌乱的床,激情充溢的脸,一扇半掩半开的窗,以及一抹暖昧摇曳的灯光吧?因为想要肉体缠绵到尽兴,视觉享受必须兼顾,而灯光就属他眼里最性感的装饰,而如果失去光明,失去欣赏的目光,你百分之百感觉到有点机械。除非,伸手拧亮他准备闭合的台灯旋钮,让肌肤亲密“大白天下”,绝对刺激而浪漫呢!  相似文献   
5.
一部文学作品 ,能够向人们既提供新的题材 ,又提供新的技术操作、创作路数 ,当然是作家成功的要件。然而如能提供新的景观 ,提供舍定法之法 ,同样堪称佳品。作家王晓春创作的长篇小说《女乞丐王》无疑是一部向人们奉上的一份天宇之下未曾被当代作家眷顾甚至被历史尘封多年的一块新的审美视境的一部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远的是伟大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以崇高的笔致展示了乞丐这一被抛在底层的义行 ,近者有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描绘了丐帮的侠肝义胆 ,而《女乞丐王》则以全景式立体式方式绘制了一幅中国北方某县乞丐群落的风俗画。小…  相似文献   
6.
鲁迅对幽默有着特定的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鲁迅关于社会、国民、人性的剖析 ,分析鲁迅的现代幽默审美与《笑林广记》式传统审美的根本区别 ,从而找出作者谐中寓悲、带泪的笑以及讽刺幽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追求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国际背景下,阐释了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和自然审美观及其影响下的城市建设的基本传统,并以古都北京为典型实例,分析了北京水系对金、元、明、清各代城市结构的影响及北京的园林化建设,说明了兼具景观与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设计理念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8.
存在主义作为一门哲学从感性经验出发 ,把思辩性的理论思考和美学上的感性直观的把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付诸于对人的本质的研究。而且存在主义者们直接将自己的思想付诸于文学作品的创作 ,在产生伟大的哲学理论的同时又促成了一大批伟大的文学作品的问世。  相似文献   
9.
文学中情爱、性爱、欲望的书写一直是创作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其丰富的创作实践,也有着对这一创作现象及其问题的不断思考。在当下社会文化的转型期,这类写作对文学的价值意义究竟何在?文学的本体是人生的诗意,其本质是推进人的精神、心灵的净化,更是对人的自身道德的提升,因而文学史的情爱、性爱、欲望书写提供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创作题材的选择问题,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那么,我们有必要通过现当代文学史中具体创作现象、典型作家作品的历史辨析,以及其反映出的整体文学史问题的反思,期盼由情爱、性爱的生命体悟而深入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内部考察,警惕新的文化语境下作家欲望叙事对文学道德理想的削弱,真正理解身体写作的存在本体论意义。本期选发的这一组笔谈,也许观点不一,但目的在于就此引发更多的学者,对这类直接关乎人的存在自身的创作和理论问题,展开学理层面上的充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从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优美的声音,标准的歌唱语言,培养学生在歌唱中的感情,歌唱中的舞台表演,歌唱中的艺术风格,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七个方面去论述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这对学生学习声乐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