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达二千余年之久,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封建社会延续如此长久,根本上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2.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不难看到,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社会保障的政策和措施就是典籍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黎民百姓提供保障待遇是上至最高统治者(管理者),下到各级官员的重要职责。我们设置此栏目就是让干涸的泉眼恢复喷涌,让已忘却的过去再次被记起,让死去的魂灵转世再生,让历史的长河重新流淌。《国语.周语上》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周慧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问于内史过曰:是何故有之乎?对曰:有之国将兴,其君斋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焉,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  相似文献   
3.
《尚书》首先强调的是君王之德,并要求“德纯一”,力戒“三风十愆”。并提出了君王之德与治政养民的辩证关系,“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揭示了“慎徽五典”、“明德慎罚”等实施“德治”及法、德相济的几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养民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命题,在这一问题上,基于经济思想和经济学的不同方法论,各种主张在行为主体和实施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但都有着内在的逻辑性.史料表明,方法论整体主义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它在古代具有自我加强的特点,在近代则带有工具理性的色彩;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影响较小,但一直存在,并未断绝.这显示出在中国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有着思想文化上的基因和气脉,但实现经济思想和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兼容和转型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栗谷李珥(1536—1584)的经世观完全是以君主、士林(官僚)、百姓的疏通为中心而展开的。其中,栗谷最重视君主的作用,主张以圣人为君主,认为要实现王道政治,君主应具备疏通的精神。在君臣关系中,在栗谷看来,君主应该致力于修身和修养,任用贤明的臣下,积极收敛百姓的呼声,而臣下(儒士、官僚)应该致力于修养自身,准确、客观地把百姓的舆论收敛给君主,不丧失君子的品位。对民,栗谷强调"恒产",认为养民优先于教民。同时,栗谷主张施行舆论政治,强调扩大言路,即保障言论的自由、公论的疏通、君主和臣下的公论收敛,以及基于正名的公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公元1688年,清帝康熙念及彭鹏治理河北三河县有功,特意赏赐他三百两银子。彭鹏念及自己治下的百姓生活尚有不少困难,便慷慨解囊,把康熙皇帝赏赐给他的银两全部分给了贫民百姓。彭鹏是旧时官吏,他的思想觉悟应不比现在的领导干部高,可是他却懂得为官者需要惠民、恤民,以人为本。看看现在的某些父母官,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  相似文献   
7.
所谓“人欲”,不外乎饮食男女、穿衣吃饭、生老病死的事,是民众求生存、求发展、求富裕的基本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并非与“天理”不相容。“天理”就在“人欲”之中,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作为官吏,无论是讲廉政,还是讲勤政,首先要理解和尊重民众的基本欲望,顺民之欲,富民而治。要“宽以养民,严以治吏”。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极富人民性的一种政治学说.本文从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和社会理想等四个方面,详尽阐述了民本思想的进步性所在.  相似文献   
9.
养民和教民问题乃是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针对其先后轻重的关系问题,学者间却各有持论,不一而足。本文取萧公权先生的观念为基本线索,检讨了学者对孔、孟、荀有关养民和教民之先后轻重的相关主张,指出其长短得失,并试图从理论上说明判定教养次序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碧芬 《学术探索》2011,(1):94-102
传统的“立君养民”论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一种明显的变化趋势,“以民养民”论大量出现,把救助困者、贫者看做是富民的主要责任,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日常社会生活中,主张以富助贫;第二,灾害发生时,主张以富救困;第三,主张宗族内部以富帮贫;第四,政府也极力主张“以民养民”。这一主张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一是明清时期富民举办社会救助活动的兴盛;二是富民借助社会救助实现基层社会控制权的扩张。探讨这种养民思想及实践,对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慈善事业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