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莫言与福克纳的小说塑造了一批形形色色的恶人形象,这些恶人或自私冷漠、惟利是图,或凶暴残忍、鱼肉人民,他们是社会之恶和人性之恶的具体承载者。两位作家通过对恶人形象的刻划表达了他们对自私、冷酷、凶恶、残暴等恶劣品质的谴责,同时也从反面发出了作家对怜悯、爱心、正义、公平等优良品质的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2.
3.
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历来紧密。对俄国作家而言,东正教神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包括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是前苏联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家,他创作的《死刑台》被视为"当代圣经"。主人公俄巴底亚身上的宗教象征意义已被较多地论及,而小说中的"恶人"形象——格里尚、彼得卢哈、科利亚、马哈奇、坎达洛夫以及巴扎尔拜等,在以往的研究中却鲜有涉及。其实,这些恶人形象体现了东正教神学中的罪恶观。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艾特玛托夫对于罪恶的思考直接受到了东正教神学的影响,并且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4.
曹文轩以写唯美事物著称,其作品素以优正纯美见长,追求真善美。在他的笔下,展示了一大批淳朴善良的人,人性之美风物之胜让读者赞叹不已。但这不是全部,曹作中也有不少"恶人"形象,这是否跟他追求"美"相冲突呢?"恶人"真的"恶"吗?创作这些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和目的?本文即志在解析这些问题以及观照曹文轩塑造这些恶人形象背后的内蕴。  相似文献   
5.
关汉卿在他的杂剧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恶人形象。本文从人性论的角度对这些艺术形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关剧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笔下恶女人形象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如果仅仅把她看成一个天性狠毒、残忍的恶人,如同剧中三个作恶的女巫一样,那是对这个形象的一种误解。她是一个女人,除了邪恶的一面以外,也有女人柔弱的一面。在帮助丈夫篡位的过程中,她表现出坚强的意志、镇静的头脑、非凡的才能与魄力,说明悲剧毁灭的正是一个卓越的、真正伟大的女性。一些评论家对麦克白夫人指责过多,将麦克白的弑君篡位的罪过归罪于夫人的影响,这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7.
人权是每个自然人均享有的个体权利。个体可以通过集体的形式主张实现自身的人权,但集体只是人权的运作形式,而非独立的人权的主体形式。人权只由自然人享有,法人、社团等法律拟制人格,因缺失人的自然属性而不可能成为人权主体。自然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享有人权,人权主体资格不因国籍差异、道德水准高低而受影响,但特定身份会影响特定人权形态,即社会身份影响人权内容但不改变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众多的恶人形象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主要的人物形象群,而以往的评论多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形象,这多少造成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误读。文章试图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恶人形象分为"罪人"和"恶人"两种,并揭示它们所蕴涵的宗教寓意,从而为正确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鲁迅形象研究的问题,从形而上层面来看,是国民思想自由与民族精神成熟发展程度的衡量;从形而下层面看,是国民实际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策略。从"政治化"进入"人格化"的鲁迅,是民族信仰在社会转型阶段中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多元格局形成的直接结果。民族共同体在戒除了狂热的领袖崇拜与脱离了肤浅的阶级政治"乌托邦"之后,必然面临的问题就是精神的何去何从。在"人"的返回之路上,鲁迅形象建构中出现的"凡人化""恶人化"与"庸人化"倾向,充分地显现国民借助鲁迅走出精神困境却又深陷于精神囹圄的矛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