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力     
《新天地》2011,(2):17
给力读音为,gěilì,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  相似文献   
2.
达洲 《可乐》2009,(11)
与孙大圣为友,挺美。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那种:你是说谁谁谁啊?我哥们儿!与孙大圣为友,很累。这哥们儿,能耐大,为朋友舍得两肋插刀,他忙得手忙脚乱时,保不齐一刀就插在了朋友肋上。  相似文献   
3.
冯贝  宁玉珍 《新少年》2012,(3):20-21
我们家的成员,都喜欢看《西游记》,而且是百看不厌。久而久之,家里的四口人正好对号入座,每个人都有了《西游记》中人物的头衔。傍晚六点钟左右,弟弟悟空小心翼翼地推开了家门,蹑手蹑脚地朝厨房走去。"站住!"妈妈唐僧大喝一声,冲了过来。悟空见势,马上站得笔直,听候师父训话。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与《坛经》在“悟空求法”和“惠能求道”的事迹安排上极具相似性,从“求长生”和“求作佛”的修持目的,从“三更受法”的情节设计,乃至二人的“悟空”与“本来无一物”,都有从形到神的契合之处。而差异在于,作为文学经典的《西游记》,情节叙写更为细致,感性,且思想内涵显之以释道融合,而作为佛教思想经典的《坛经》,则更为精到,深远,主要表现以禅学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人生在世,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欲望得到满足与失落的不断交错。人活在世界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欲望,于是人便不知不觉地在欲望的海洋中沉浮着。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  相似文献   
6.
如果唐僧师徒是一家,唐僧就是孩子,悟空就是妈,猪八戒就是好吃懒做的爹,沙僧就是进城务工、借宿家里的孩子他二大大。唐僧这孩子也就是上小学的年纪,从小体弱,但功课门门  相似文献   
7.
幽默二则     
《老友》2014,(6)
正不在人事了小王在10楼人事部工作。一个月前,他被调到9楼行政部去了。小王的同学打电话到人事部找他:"小王在吗?"接电话的同事说:"小王已不在人事了。"小王同学:"啊!什么时候的事啊,我怎么不知道啊,还没来得及送他呢!""没关系,你可以去下面找他啊。"  相似文献   
8.
小说<悟空传>的主题是"本性比所有的神明都高贵".人们总是生活在某种既定的社会价值规范中.这种既存的社会价值规范设定了一种神妖二元对立的价值体系--凡是在其秩序之内的都是"神",被排除在其秩序之外的则是"妖",被认定为"妖"者往往失去对自我的判断能力,一心向往成为"神",孙悟空就是如此.为了成为"神",他自觉地去除"妖精",积功德,当所有的"妖"都被除尽时,他也就最终除掉了自己,成就了如来的阴谋.因而,认识自我,认同自我,逃离既存价值体系,才是解放自我之路.这是<悟空传>的深刻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比较一下《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三部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中统率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更无一丝英雄气度。宋江以群盗之首招安拜将;刘备三分天下;唐僧取得真经,功德圆满。三个"无能"的窝囊废最终成就大业,究竟是造化厚  相似文献   
10.
鲁迅论《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最能搔到痒处。高老庄里一段故事最有人间喜剧味,每个角色都有出色表演,值得品咂。话说这高太公是个标准的乡绅,只可惜膝下无儿,只生得三个女儿,小女儿本来是要招个上门女婿养老的,一招却招了个妖怪。招妖怪肯定要不得,但高太公不满意的两个理由却很奇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