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130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6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58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3260篇
社会学   64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体研究在元理论层面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即建构主义和反建构主义,分别侧重于身体的象征意涵和感知意涵,即作为隐喻的身体和作为现象的身体。这种辩证认识论有助于审视传播研究如何进入和架构身体议题。一方面,传播学者将注意力投射在身体的主体性焦虑上,从媒介进化史和文化展演的角度出发,发掘了身体在场的技术语境和象征价值,这是对建构主义的反思;另一方面,在日益沉浸化和交互化的传播环境中,身体又被塑造为赛博格的新隐喻和超越话语的新物质实践,这分别是建构主义的延续和反建构主义感知的物质化转向。未来,传播学视域中的身体研究需要高度重视认识论问题,从学术现象讨论转向学术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使用大量隐喻,"战争"隐喻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为"美即战争"与"爱即战争"。诗人以"战争"为始源域,结合"战争"这一人类活动的特点,通过"战争"概念来描写、构造"美"和"时间"以及两者中人与时间、人与人冲突与对立的关系,着重表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较量与抗争、过程惨烈,表现了要留住美的不易、得到爱的艰辛这一思想观点。在这一隐喻系统中,无论是始源域还是目标域,其内容都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中心,人文主义色彩浓厚,隐喻的使用使诗歌在内容表达上更具连贯性,主题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3.
南方是美国地理和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区域,总是与落后的种植业、内战的惨败、贵族的没落等意识联系在一起。面对以火车和汽车为代表的工业现代性的渗透,以威廉·福克纳、托马斯·沃尔夫和弗兰纳里·奥康纳为代表的南方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应对态度,这种态度典型地体现在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对旅行载体的选择上。留恋南方庄园生活的福克纳,总是试图用马匹和马车去抗拒以汽车为代表的现代性;自幼随母亲走南闯北做生意的沃尔夫,喜欢火车的速度以及由此带来的与南方传统的现代性疏离;被残缺的身体所束缚而且笃信天主教的奥康纳,对汽车怀着赞同与否定的暧昧心情,汽车在她的笔下既是运动的便捷载体,又可能成为宗教信仰失却下的暴力犯罪工具。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的复兴是宗教在社会和心理上的再起源问题,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动用象征隐喻重新塑造传统。甘肃盐神信仰的复兴表明,这种再起源与过去传统所浓缩而成的隐喻及具有多义性的象征化仪式展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认知隐喻理论,选择德语中14个表征空间性状的形容词,探究其时间映射特质。研究发现:长/短、大/小、远/近、高、深可表征时间,其余则无法表征时间。具体特质如下:存在“一维>二维>三维”映射维度等级;存在“长短>远近>高深/大小”映射宽幅等级;正向形容词比负向更易表征时间。这种映射特质主要与时空相似性、认知思维及隐喻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认知功能为出发点,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的视角对英汉轭式搭配的构成进行深层诠释,发现相似性是轭式搭配构建的基础。轭式搭配通过拈词过滤和锁定事物间的相似性,将本体的属性特征映射到拈体上,激活并突显拈体中对应的属性特征。隐喻认知功能还对特殊的搭配形式——逆向轭式搭配的构建和修辞效果有较大解释力。隐喻认知功能为轭式搭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有利于对这种修辞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本质上是大脑对多模态信息的加工过程,因而图像等异质模态与语言一样,可直接参与隐喻的认知表征。重新检视隐喻的表征过程,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涉及形式表达、概念及认知情境三个不同的维度,因此"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感官"体验可在形式表达层产生知觉仿拟效果,影响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方向;依托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身体结构"通过"取象赋形"的认知操作偏离其原有意义而成为另有所指的表征符号;"场景"则在与身体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进而赋予符号新的所指内涵。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无可厚非。青年男女,互被对方的人品、才识所吸引,共同的理想、兴趣和爱好奠定爱的基石,爱的火花在两人长期的交往和了解中进发,由友情发展为爱情,最后结为秦晋之好。应当说,这是当代婚姻的主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错爱的现象,受害最深、最为痴情的,可能要算青春焕发、楚楚动人的“美少女”了。社会上曾有这样的说法,女人一爱,就犯傻。  相似文献   
9.
婚姻如同爬树,一要坚持不懈,二要留一手。所有女人都希望自己的感情美满,婚姻幸福,并愿意为之不懈努力,但很多时候却适得其反。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女人并不了解通向幸福婚姻的路该怎么走,甚至会困于某些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情结之中不能自拔,盲目地按照“那个”意念行事,结果让原本幸福的婚姻掉转了方向。其实,婚姻幸福除了坚持那些情结外,更多的还需要一些“留一手”来为幸福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隐喻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 ,也是人类语言进化的一种方式。隐喻化的结果体现在语言不同层面的象似性中。但象似性丰富了语言的理据却又模糊了语言的任意性。因此分析和研究语言的象似性比坚持语言的任意性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