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图书馆藏有翁方纲致黄易手札十六通,写于清乾隆五十六年至六十年(1791-1795)期间,内容涉及翁、黄两人在山东的访碑活动以及金石碑拓的鉴赏与心得交流,为研究翁方纲的学术思想及其与黄易的"金石之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致冯国瑞手札及学者题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致冯国瑞手札,由梁致冯手札和梁致时任甘肃省长薛笃弼(子良)的荐冯手札组成,共二通五纸.梁去世后,冯遍请著名学者如谢国祯、陈直、梁实秋、胡适、罗家伦、张舜徽等12人题跋,最后一并装裱成长卷,书法俊秀,文辞雅美,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品.本手札事关清华校史,事关20世纪中国诸多大师级学者,所以,考释其题跋、揭示相关史事,对了解清华研究院状况,研究近现代学术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兰彬致朱学勤手札九件,写于1869年春至1871年初秋之间。手札内容涉及陈兰彬在此期间的行止和思虑。前者包括其在直隶治河、赈灾、清理积案,而反对“练军”和兴办练、保甲。后者包括其对广东、云南问题的看法,对全国官员队伍杂乱、官场风气败坏的批评;尤其是对国际大局、中国危机的认识,及其尽快开发、经营台湾的主张。凡此说明,陈兰彬此时虽然官员卑微,但能不计个人荣利,兢兢业业,实心办事,其思虑和建议也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4.
<汪容甫先生手札>辑存汪中手稿七篇,多未经刊行.此册经傅增湘、陈垣、启功、傅熹年诸先生鉴定,确为汪中遗文.<手札>真切反映出汪中的若干生活片段与治学实践,包含汪中研究经学、小学的重要见解.其中关于音训的论述可供今人考见清人发明此种古语训诂方法的过程和理论要点.  相似文献   
5.
6.
师陀在其散文集《上海手札》中以犀利的眼光、精练的文字描绘“孤岛”时期上海的社会面貌,刻画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存百态,揭示国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上海手札》反映了师陀对于“孤岛”时期上海的深刻体认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人间:重述白蛇传》这部小说中,李锐和蒋韵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法海手札》,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忠实地记录了法海的所思所想:这位青年除妖人,起初六根未净("我恨女人")、犹疑不决("不忍之心");在经历生死大限之后,顿悟得法,超度二蛇,回归于"人"。这份手札对传统叙事文本中的"法海"形象作了彻底的颠覆与解构,为读者树立了一个更为生动鲜活、真实可信的法海,成为法海谱系中一个另类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元末明初著名文人杨维祯(1297—1370),又是著名书家,今存其墨迹数十种。本文首先对其中《致松月轩主者手札》(又名《兵火帖》)的撰书时间、信中内容、所涉人事等等,作了详细考索,确定此札书于明洪武二年六月二十八日,是今存铁崖墨迹中撰书最晚的作品。"松月轩主"即南浔褚质,信中提及之"揭别驾",则是明初湖州府通判揭云,乃元代名人揭傒斯之孙、揭汯之子,而非徐邦达先生推测的揭汯。其次,从此帖两个版本的差异引申论证,认为正是由于杨维祯本人自署姓名随意多变,直接导致后人对其姓名莫衷一是的著录。这种乱象亟待规范,否则如《全元文》、《全元诗》署作"杨维桢",而徐邦达先生则著录为"杨维祯",令人无所适从。笔者排比分析今存杨维祯墨迹的各种署名,认为应当以铁崖本人最为经常使用的"杨维祯"作为其标准姓名,其余"维桢"、"祯"、"桢"等,则应视为其别名或曾用名。本文最后还考察杨维祯的生日,证实杨维祯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丙申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297年元月19日,而非此前习惯认为的"生于1296年"。  相似文献   
9.
沈曾植是对王国维后期学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王国维从1916年初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仅时时造访海日楼以请益学问,而且彼此通信也不少。而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国维全集.书信》仅收录1通,此后20余年间,续有发现。2010年9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国维全集》第15卷共辑录10通。但遗珠仍然不少。笔者2009年赴国家图书馆访书,意外发现7通未经公布的王国维致沈曾植手札,因考订其内容及背景,或有助于进一步考量王国维与沈曾植之学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