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29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4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70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1042篇
社会学   111篇
统计学   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俊平 《老友》2015,(2):34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一个人应该至少有两个或3个真正的业余爱好。而到了晚年才开始说"我将对这个或那个感兴趣",那就毫无意义了。就是这位身负政府重任、日夜操劳的首相先生,常常在争执不休的议会会议结束后,眉头紧锁,忧虑重重时跑出去挥笔作画,用以缓解、松弛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当年,美国大法官霍尔姆斯90岁生日那天,罗斯  相似文献   
2.
3.
《五百梵志经》最早为道安所记录,并被认为是一部失译经典。后代经录则多将其认为是中国人所撰的伪经。本文根据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本,认为此经是一部翻译经典,其核心思想源自婆罗门教的古奥义书。在东晋时期由于本经中独特的从无生有的思想,它还曾被本无异宗的代表人物竺法深引为经据。此后本经还被改写作为《百喻经》的序分。改造者似乎受到了佛道论争中关于道和自然关系问题的辩论的影响,而对此经作了一些改动,由此显示佛教对道教的优位性。由此大致可推断这一改编过程可能发生在初唐或此后不久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带兼语的“使”和“让”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语法著作因“使”和“让”带兼语有致使义而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加区分地讨论,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它们是等价的、可以互换的。其实:1.在语义层面上,“使”只有“派遣”和“促使、迫使、致使”义,而“让”除了有以上两义外,还有“要、要求”、“表容许对方做某种动作的‘给’”、“容许、听任”和“在祈使句中表示某种愿望或发出号召”四种含义;2.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使”字句中的谓2经常表结果或状态,而“让”字句中的谓2则经常表目的或动作;3.在语体层面上,“使”趋向于书面语体而“让”趋向于口语体。  相似文献   
5.
一些语法著作因“使”和“让”带兼语有致使义而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加区分地讨论,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它们是等价的,可以互换的。其实:1.在语义层面上,“使”只有“派遣”和“促使、迫使、致使”义,而“让”除了有以上两义外,还有“要、要求”,“表容许对方做某种运作的“给”、“容许、听任”和“在祈使句中表示某种愿望或发出号召”四种含义;2.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使”字句中的谓2经常表结果或状态,而“让”字句中的谓2则经常表目的或运作;3.在语体层面上,“使”趋向于书面语体面“让”趋向于口语体。  相似文献   
6.
不同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各个商帮也有着不同的经商之道和创富秘诀。下面来评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八大商帮的经商之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叙述宋人魏了翁的生平 ,重点考察了他的重要著作《九经要义》的撰述及版本流传 ,并对其作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9.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懵懵懂懂。进入二十一世纪似乎清醒了,持续的、整体性的投资失利使人们开始把目光集中到股市的制度性缺陷。于是.这个在很多人眼里的不折不扣的逐利者、投机客群体第一次真正把自己的命运和改革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0.
吴果迟 《老年人》2003,(6):36-37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云南发生了“马嘉理事件”———英国翻译官马嘉理在腾冲被杀。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为此对清廷虚声恫吓,大肆讹诈。清王朝内忧外患,表示妥协,乃派李鸿章与威妥玛签订《烟台条约》,除赔款及增开商埠外,还答应派一名使者去伦敦,向英国女王当面谢罪。英国当时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清廷打算将这名使者留驻伦敦,作为大清国派驻英国的公使。这样,对派驻的使者就必须有所挑选,要求具有相当的地位、才能和声望。时任福建按察使的郭嵩焘首当其选。中国要向外国派出长驻使节,这是破天荒的事。在一班守旧官员的心目中,“天处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