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3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阐述了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对于反馈型振荡器的分析方法在描述起振条件和稳定条件时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提出了一种普适的起振条件判据,推导出两组具体而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起振条件判据,阐明了不存在“频率稳定条件”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程应用中换热器由于振动而产生破坏的情况,采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模拟了单根换热管共振特性,并结合GB/T 151—2014《热交换器》中的计算公式对ANSYS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此外,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进一步分析了换热管数量对换热器管束共振频率的影响。仿真 结果表明:随着换热管数目的增加,管束频率带宽将增大,其下限逐渐减小,上限将逐渐增大。该研究对换热器的防振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热门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借助强大的传播效应形成了"抖音热"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抖音热"现象有着生理惯性、心理需求、技术效应和传播规律等生成动因,兼具技术、商品、文化和价值四重特征,虽然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获取和多样化生活的需求,但容易对大学生造成思想深度弱化、激情消费、社交疏离、审美低俗等不利影响.移动短视频的传播方式,给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带来了新思考和新启示.高校应遵循融媒体发展客观规律,从内容生产、价值引领、现实关怀和媒介融合等方面探寻引导路径,发挥抖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将其转化为工作优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机械式激振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机械式激振器,目的是为了实现当激振器从低频到高频变化时,激振力先增大后减小,但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效果。对新型机械式激振器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运用Solidworks和ADAMS软件联合建立了新型机械式激振器的虚拟样机,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直观地显示了新型机械式激振器的激振力的变化情况,验证了激振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为激振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抖音的极速发展,对其负面评价越来越多。然而,这不能一概归结为网络环境的问题。抖音视频存在着清晰的文化结构,内层为传统精英文化,确保了其内核的稳定性和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外层为大众文化,具有极大包容性而形成了对主流文化的一定偏离。抖音中诸多不合理现象都可以从文化分层上找到理据。  相似文献   
7.
8.
宓淑贤 《民族学刊》2019,10(4):54-61. 115-117
人们构建形象、呈现自我的方式在自媒体时代不断发生着转变,这是人类学家不得不关注的现象。赵旭东教授指出,“微信民族志”时代已经到来。本研究认为,“抖音”作为当代青年中最具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可以拓展微信民族志研究,但怎样开展“抖音”微生活民族志研究尚无一些有创建的尝试。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书写“抖音”微生活民族志的可能性,进而厘清了研究对象,且以此为基础,对“抖音”微生活民族志进行了一种探索性的书写,试分析“抖音”短视频对个体形象建构的主观和客观影响。研究发现,短视频内容文本的反复强化特点促使个体有效建构自我形象;在个体不主动避讳被熟人观看时,他们的线下形象与线上形象基本吻合;看似是网民共同主动筛选出来的网红,实则是当前社会价值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批评全面崛起于后现代文化的话语场,在与各种当代理论的相互碰撞之中逐渐形成文化诗学的学术品格.在泛文化形态的历史批评中,它提倡文学研究从历史文本转向文化形式而建构跨越学科界限的诗学概念;在历史性的文化批评中,它主张在各种批评理论之间的自由流动而实现跨越话语界限的批评理念.从文学研究的越界批评到文化理论的话语振摆,文化诗学以文化文本的概念重新引入历史文化的整体性思路,在泛文化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理论话语的对话体系.  相似文献   
10.
《蛊》卦将"蛊乱"分为两种,一为父辈所留,一为母辈所留。父辈所留之"蛊乱"多为社会政治方面之问题,母辈所留之"蛊乱"多为家族内部之问题。站在君王方面考虑,治理"蛊乱"须抓"大"(父蛊)放"小"(母蛊),注重民心向背。上九爻辞"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帛书》句末多一"凶"字,故上九爻应解读为:不侍奉王侯,自以为行事高尚,很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