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她自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建立以来,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前后九年,先在陕北,后在全国,然后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抗日根据地和全国关心抗战和国共两党关系的人群中,可以说无人不知;更不用说在当时的红军、后改编为八路军(即十八集团军)与新编组的新四军中,更是无人不晓。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14日,上海抗大研究会和本刊理事会集会座谈,共同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青松城举行,参加这次座谈会的约百人中,有当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革命老战士,有从沂蒙山抗战老区费县来的县委干部和抗大中学校长:有老战士的第二代、第三代代表和各方来宾。  相似文献   
3.
王兆相 《中华魂》2013,(15):52-56
1938年年初一1940年年末,我在延安抗口军政大学先后进过两期学习班: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高级班插班学习,后又到瓦窑堡抗大第四期红军干部支队学习。抗大毕业后又进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在延安学习、生活了近两年半左右时间。通过学习,我在文化上、军事素质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我有幸接触到许多中央首长,直接得到他们的帮助教育,他们的言传身教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毛主席对我学习生活上亲切的关怀,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4.
(一)自从十六世纪日本大将丰臣秀吉公然狂叫“灭亡中国,天皇居北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出现福泽谕吉、北一辉、大川周明极端皇权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所谓“思想家”,以及日本与袁世凯密订21条和田中亡华奏折以来,日本亡我之心不死,成为国策。明治维新之后,先占我琉球群岛(即现冲绳),继于1894—1895年发动甲午战争,清廷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尤其是1931年“9·18”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东北之后,对我国侵略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国无宁日。先是满清王朝昏庸腐朽,后是南京政府反共误国,对日屈辱、退让,招致国难空前,大祸临头。这…  相似文献   
5.
李春光 《中华魂》2017,(2):60-64
在抗日战争后期,冀鲁豫军区下属的抗日军政大学陆军中学(简称抗大陆中),曾一度名扬全边区内外,深受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6.
戴安林 《老年人》2013,(2):41-42
"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时代的一个著名典故。马谡才华横溢,好论军计,深得西蜀丞相诸葛亮赏识和器重。但因为马谡好纸上谈兵,在镇守战略要地街亭时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致使街亭失守,使西蜀军队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事后,为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一千多年以后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7.
1937年1月20日,“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共存在了九年,举办了八期,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也胜利完成了它光荣的历史使命。在此期间,“抗大”先后培养了20万名军政干部,这些干部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才,他们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向建德 《老年人》2005,(8):18-19
1937年末,我从报上看到了一则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招生的广告,顿时激动起来。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我决定,抗日去,到延安去!过完春节,我于正月初六赶到省会长沙,在寿星街找到了八路军驻长通讯处。接待的人看了我填写的履历表,很快给我开了一张经武昌转西安的  相似文献   
9.
归侨的心声     
我是一位马来西亚归国华侨,祖父杨明拨是当地柔佛州吧株吧辖埠侨领之一,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公益事业的慈善家。父亲杨世臣,1938年毕业于山西省抗日军政大学,1941年返回马来西亚参加抗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廉文澂 《唐都学刊》2013,29(1):126-128
刘旷生长于中国内忧外患的大动荡年代,作为热血青年,承传着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抱着抗日救国的崇高信仰,于1938年不避艰难险阻,跋山涉水,从四川岳池奔赴延安。在这个广阔的生存空间,他看到吞纳百川、融汇众流的宏伟景象。他投人到这革命的大熔炉中,在抗日军政大学,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他树立了革命信仰,得到了艺术的冶炼,找到了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