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流行的商品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的观点是不对的,商品使用价值是经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社会使用价值,具有社会属性。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的间接社会性决定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不仅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而且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也是商品的本质,商品的本质是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正确认识商品本质,有助于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从而正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货币批判的三个"隐喻"始终与其哲学的理论任务——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息息相关。如果说马克思对"吸血鬼"的批判主要针对古典经济学对资本的物化理解以揭示资本存在的历史前提的话,那么对"酵母"的批判主要针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的片面理解以阐明劳动二重性的重要性。但无论对"吸血鬼"的批判还是对"酵母"的批判都深深地植根于对作为"帽子"与"观念"的人自身的批判,这主要针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对"现实的个人"的遮蔽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物"颠倒"的现实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马克思关于货币批判的三个"隐喻"旨在通过推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价值的两个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两个定义——政治经济学定义(支持劳动价值论)和哲学定义(支持效用价值论),各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可以并存。正本溯源,价值的政治经济学定义才是价值的定义;在经济学范围,价值的政治经济学定义才是价值的定义;面对今天价值概念泛化的现实,价值的哲学定义才是价值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胡绪明 《学术论坛》2007,30(7):58-6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资本统治的确立指认为异化劳动这一基本的"经济事实",其实质是抽象劳动对人的统治.马克思将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结合起来,揭示了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即积累起来的死劳动对人的活劳动的统治,揭穿了现代社会异化关系的本质在于抽象劳动成为现代劳动.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核心范畴,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整个哲学的批判,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的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个总体性文本,是马克思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相似文献   
5.
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和劳动二重性的态度存在多层次的明显分歧,对于劳动二重性的内涵也存在重要分歧。前苏联与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劳动二重性理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对劳动二重性的基本内涵,尤其是抽象劳动的性质,也存在长期未决的争议。总体来看,国内外对劳动二重性的研究与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地位极不相称。劳动二重性是劳动价值论研究中亟待深入展开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6.
在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研究中,政治权利的平等是毋庸置疑的前提条件,因为它来自于自然权利。但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它的毋庸置疑正表明了它是一种基于身份崇拜的权力拜物教,而实际上它有其自身的逻辑,从其产生过程看,表现为从对抽象劳动崇拜到私人财产权崇拜的逻辑;从内容上看,表现为从对同一性的公民身份崇拜到政治权力拜物教的崇拜。这一逻辑凸显了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内在缺陷,那就是它所标榜的资本主义制度保障每个人的毋庸置疑的平等政治权利其实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物"的权力,这个"物"是不可能保证个人的公民身份与私人身份之间的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新发展作以分析 ,以便促进在当今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如何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坚持《七一讲话》对劳动价值论发展的新思想 ,统一思想 ,鼓舞干劲 ,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论物化劳动与管理劳动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化劳动作为生产的物质要素只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发生关系,而与抽象劳动无关,因而,它只被具体劳动转移价值,与价值形成和增殖无关。管理劳动是发生在共同协作生产全过程的指挥、协调、监督的劳动,它与直接生产工人的劳动一样属于生产劳动,而且是一种高档次、高水平、全局性的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包含了"问题"与"答案"两个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评价,往往只是停留在作为"答案"的"劳动"方面,而对作为"问题"的"价值"方面则没能给以充分关注和讨论.从威廉·配第对商品价值问题的探索来看,商品价值问题在实质上是一个"量"的"相等性"背后的"质"的"等同性"问题,劳动价值论把这种质的等同性归结为"抽象劳动",而不是其他如"生产要素"或"边际效用".在价值学说史上,配第从"劳动"出发正确地回答了商品价值问题,而亚里士多德则正确地揭示了价值"问题"本身,彰显了经济学价值问题的哲学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劳动不仅是人的本质性的存在,同时也形成了作为类的人自身的发展史。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设置了自然的优先性,这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理性,而生产力理性由于没有挖掘到交往的因素,所以它所构建的社会结构理论缺少现实关怀。如何破除生产力理性,寻求社会解放的内在潜力,是摆在哈贝马斯面前最严峻的理论任务,在他看来,交往范式内蕴着社会结构的合理性,解决了劳动范式的危机。从劳动范式走向交往范式的社会结构变迁,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