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黄珍德 《天府新论》2010,(2):138-142
清末十年,伴随清政府新政的日益展开,农民不仅承受极其沉重的捐税负担,而且遭受官绅敲骨吸髓般逼缴和剥削,必然对新政持反对态度,进而接连不断地掀起抗捐税斗争。农民抗捐税斗争对新政造成严重的冲击,大大动摇和瓦解了清朝统治,是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恶性互动的集中体现。进一步考察,则反映出作为清朝图强之举的新政逐步沦为“速乱之导线”,时人所忧惧的“图强而速患”实难避免。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湖南就是全国粮食最重要的产区之一.明清以降,湖南的粮食生产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然而,湖南却于1921年春夏间发生了空前的春荒.春荒具有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深的特征.导致此次空前春荒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尽管存在气候失调、粮食减产等因素,但基本原因却是兵灾匪乱与沉重的捐税负担,弄得民穷财尽,湘民承受灾荒的能力十分脆弱,以及省县财政濒于破产与金融枯竭,遭遇春荒,挽救乏术,结果使春荒越演越烈.总起来说,七分系兵灾匪祸,三分为水早等天灾.  相似文献   
3.
北洋时期 ,政府和直隶地方当局的杂捐苛税、肆意摊派 ,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 ,使直隶地区哀鸿遍野 ,众商疲累。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直隶商会同广大商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捐税抗争。北洋时期直隶商会的捐税抗争与清末相比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商会史已有的研究成果当中,在研究地域方面,主要关注的是上海等地的商会,对其他地域商会的研究较少;在研究领域方面,主要是近代商会的起源、性质、组织结构与功能,商会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而对商会的捐税抗争则较少关注.通过分析厦门商会在民国时期的抗税斗争,例如商会捐税抗争的形式、过程、内容和效果,不仅可以从这一角度说明商会与政府之互动关系,也可考察商会在捐税抗争中为发展近代民族经济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华北乡村的捐税负担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财政方面的入不敷出 ,提高税额、增加税种成为民国政府饮鸩止渴的普遍措施。华北乡村捐税的沉重 ,已严重超出了普通农民的承受能力。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乡村工商业以及乡村社会自身也在捐税的重压下陷入萧条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年,由于清朝大张旗鼓地举办新政,使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动。一方面,国家对于乡村社会资源的索取在加剧,控制程度在加深;另一方面,清政府把权力系统延伸至乡村社会的绅士,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开始直接接触。与此同时,农民不堪负担,不断掀起抗捐税斗争,给予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以沉重打击,导致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迅速紧张。紧密化和对立化在清末新政时期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出现了矛盾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对民生问题的恶性操作与社会矛盾的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兴龙 《社会科学》2007,24(10):115-122
清末新政是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改革过程中,清政府面对由战争赔款和举办新政经费所引起的财政危机,通过各种额外的赋税加征,直接将经济压力转嫁给广大农民,使得农民对新政的态度由不理解、不支持转向排斥和仇视,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的以反对新政为标志的农民与政府之间公开的暴力冲突。尽管农民对新政不加区分的抗拒带有很大的非理性成份,却使得新政的推行失去了执行的社会基础,最终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8.
奉系军阀经济力量的构成以五个部分为主 :税收是奉系军阀经济力量的基础 ,奉系军阀从崛起到解体 ,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扩大征税的范围和幅度。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为奉系军阀提供了巨额利润 ;同时 ,也使东北三省的经济命脉牢固地掌握在奉系军阀手中。日益发达的工商业巩固了奉系军阀的经济基础 ,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既促进了东北同关内及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 ,又大大增强了奉系军阀的经济实力。大量发行的债券及种植鸦片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奉系军阀的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西夏王朝兴衰的捐税轨迹告诫后世,其捐税制的专制性是不容置疑的。在这种极端不公正、非人道、不自由的专制捐税制下,横征暴敛就是其专制本性的必然逻辑,背离捐税终极目的就成为一切专制捐税制与生俱来的宿命。因此,最终一定会窒息整个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内在动力。直至老的皇权专制及其专制捐税制结束,新一轮的皇权更迭开始。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晋东南地区的高平县、长治县、长子县等地发生了民众以抗捐税名义焚烧士绅及新式学堂的"干草会"事件。这一事件是在当时社会动荡、基层控制力减弱、清末新政中加征新捐税等多个客观条件下产生的一场民变。通过乡村失序情况下暴力的社会动员方式,"干草会"事件实际上是基层民众"反近代化"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暴露了国家权力中空后,士绅与基层社会出现了严重冲突,使得传统的乡村关系也逐渐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