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48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管理学   3411篇
劳动科学   221篇
民族学   596篇
人才学   843篇
人口学   178篇
丛书文集   6970篇
理论方法论   1425篇
综合类   12858篇
社会学   2917篇
统计学   367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667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671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509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497篇
  2015年   792篇
  2014年   2084篇
  2013年   1773篇
  2012年   1970篇
  2011年   2118篇
  2010年   1902篇
  2009年   1984篇
  2008年   2507篇
  2007年   1599篇
  2006年   1453篇
  2005年   1426篇
  2004年   1444篇
  2003年   1317篇
  2002年   941篇
  2001年   852篇
  2000年   592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科学美德     
科学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科学实践的美德态度.如果没有一种态度,我们所拥有的科学内容、知识、理论及其方法,就没有意义,甚至不可能出现.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不仅在于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把握了对科学思想理论的分析能力、实验技能,更在于他们还具备了特定的科学美德.这种美德源于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健康的科学文化.只有通过科学共同体长期的教育或规训,这种美德才能内化为科学家活动的一种文化习性.  相似文献   
2.
3.
长期以来,高校人才评价工作受到"五唯"顽疾的严重影响.在破"五唯"背景下,高校人才评价工作面临必须构建新的人才评价机制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对破"五唯"的影响分析,以人才分类、评价标准、评价形式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为重点就建立新的人才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破"五唯"要求,对人才评价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人才分类比较科学、评价标准公平合理、评价过程可控、评价结果可运用的人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5.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态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良好开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逐步修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净化等发展阶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发扬民主与依规治党是实现"六有"党内政治生态目标的关键;始终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系统思维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准则和重要方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发展阶段,党内政治生态呈现出从"明显好转"到"根本好转"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8.
新时代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以建设一支有担当、敢担当的时代新人队伍,这是应对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培育既面对着认知新的历史方位、奋力托举中国梦与应对新“忧患”的时代诉求;又要面对围观的看客心态、非科学的失衡心理、认知偏颇的冲击。因此,把担当精神摆在育人的重要位置,从升级育人内容、优化育人环境等几个关键教育环节着手,营造崇德向善、力争担当的社会风尚,将担当精神培育生活化、长效化,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担当力。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3):230-234
在当下这个超载的信息化时代,广告存在于我们生存环境的每个角落,它已经具有某种"生物属性",成为我们无法规避的"物种"。由于人性对真、善、美的尊崇,而这种尊崇又需要有一定的方式来传达,公益广告正是这种被尊崇理念的最佳传动媒介。因此,公益广告作为宣扬善和真等人类公益理念的具有冲击力的视听形式,它对大众心灵的作用是打动、震颤和"润物细无声"的。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因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公众思想观念的突破,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宽,思政教育也迎来了各方面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18)》汇总了2018年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政策管理、教育内容这几个层面的关键议题,探讨了思政教育的规律与变化、教育的机制与评价、教育的环境与质量、教育的载体与方法等相关的内容,形成了对思政教育热点的详尽梳理与深入探讨。本书立足理论前沿、探究研究特点、纵观教育全貌、细品探究细节,在2018年的思政教育热点中,紧跟潮流,不断进行教育内容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优化,实现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