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开顺 《老友》2016,(4):48
最近我迷上了钓鱼,常与朋友去钓鱼,也学到了几种配制鱼诱饵的秘方,现介绍给钓友。钓游鱼配方。取公丁香、母丁香、小茴香、大茴香、山茶各10克,干松草、心移各5克,香白芷20克,研成粉末混合使用。花椒籽15克研成粉末后另外包装,现场用时再放入。巴豆籽30克研成粉末后用瓶另装,看天气下药,气温20摄氏度以上加入3克,20摄氏度以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目前存在比较严重的诚信危机,突出地表现在救助他人的问题上。借鉴国外好撒马利亚人法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在我国确立好撒马利亚人法的基本原则,不对公民科加一般救助义务,仅确认特殊救助义务,坚持对见义勇为者和善意施救者的损害予以救济,通过善意施救者的抽象过失和具体过失豁免权以保护善意施救者,鼓励公民积极救助他人;辅以故意和重大过失造成损害的承担侵权责任,促使救助行为达成其救助目的,在切实保护救助者的同时能有效地规范救助行为。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后期的撒里畏兀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嘉靖七年(1528年)明朝兵部尚书王琼总制三边、安辑东迁后的 撒里畏兀儿诸部,至明、清之交。这一时期,撒里畏兀儿失去了自"黄头田纥"以 来的左右一方的相对独立局面,因受制于人而动荡不安、艰难求生,对今日裕固 族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曾现江 《民族研究》2006,5(5):79-84
作为藏族的一个支系,康区北部的霍尔人与周围其他的藏族人群相比,在语言、体质、文化面貌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他们被普遍认为与蒙古族存在一定的族源关系。本文认为,康北的霍尔人的来源更有可能与元代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头回鹘即撒里畏兀人有一定的关系。公元1331年,一批撒里畏兀军队迁徙至康区北部,经过与周围其他民族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为藏族的一部分,但依然保留了一些撒里畏兀人的文化传统和体质特征,被其他藏族人群称为“霍尔人”。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撒叶儿嗬”的抢救与保护取得了重要成果。一向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长阳县在政府支持、法律保障、群众基础以及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略等方面均给予“撒叶儿嗬”保护以高度的重视和深切的关怀,成功申报了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且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服务于民族社会的发展。长阳以“撤叶儿嗬...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自从19世纪末期这里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活动的重要地区,呈现出教徒数量多、分布广、情况复杂的特征。因此,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云南石林海邑中寨村天主教传播与发展情况的田野调查,对天主教在石林的传播情况、方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揭示天主教在初期传播的原因,以及对彝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绺巾舞起源于远古时代,为湘西苗族举行椎牛、接龙、还傩愿等祭祀活动时苗法师跳的舞蹈。流传于湘西花垣、凤凰、吉首等苗族聚居区。作舞时,苗法师身穿红色法袍,头戴法帽,左手持法器——绺巾,右手握师公刀,先祭拜神灵祖先,然后随锣鼓起舞,其动作有"三拜""撒梅花""拜五云""拜将""飞巾""扬尘"等动作,舞姿庄重有力,柔中有刚。舞蹈功能是压邪、镇恶、灭害、除灾、谢神、还愿。  相似文献   
8.
俗赋除了具有铺写、用韵、虚拟等赋体特征之外,又兼有浅近、诙谐、实用等的俗文学性质。依俗赋的特质,可将其分为祈愿、诙谐、故事寓言、隐语、认知、铺叙、论辩等类。祈愿类俗赋有驱傩辞、上梁文、撒帐辞等民俗应用文。祈愿类的俗赋含有基层民众的生活愿望,表现出铺排的文学效果,兼具有民俗研究与文学欣赏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道德约束松驰、惩戒机制缺失的背景下,导致救助他人反被诬为肇事者并遭索赔的事例时有发生,对公民救助行为进行法律保护具有现实必要性。公民救助行为保护制度应围绕减免其救助行为中的侵权责任、补偿其实施救助行为所受损失、帮助其应对恶意索赔诉讼、惩处受救助人诬讹索财行为等来设计。  相似文献   
10.
"撒尔嗬"是至今仍广泛流行在清江流域土家族中的古老丧葬仪礼,本文将其表现形态、逻辑重要主题与欧洲的狂欢节进行比较,从民间文化的角度揭示出其狂欢节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