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7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76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格厄孜是当代世界上极有影响的文化人类学家和文化理论家.该文基于对格厄孜关于文化定义的评述,较系统地解说了他的文化观--总体上,是属于实用主义的.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面,他提倡的"无偏见的观察"和"深厚描述"法、对研究成果的解释性说明和隐喻(metaphor),虽受到同行学者的批判,但其意义在文化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品牌管理的文化观思考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上看 ,品牌就是产品的名称 ,但事实上 ,它更多地被注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寄托、风俗习惯、民族风情、历史传统等文化内涵。因此 ,在品牌管理中 ,必须重视和提升品牌中的文化内涵。如何以文化锻造品牌 ,挖掘品牌中的文化底蕴 ,恰当而有效地进行品牌的文化定位 ,从而提升品牌的价值 ,是现代品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也是对品牌的深层次认识。  相似文献   
3.
陆卫明  程瑾 《广西社会科学》2006,(6):168-171,176
杜亚泉是“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中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提出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两种文明实属“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其优劣殊未易定,各有长处,又各有局限。对于西方文明,应用中国文明去调和、统整。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力避偏宕、温冷稳健,无不显示出睿智、冷静的理性光辉,在“五四”思想界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文化不同,数字文化观亦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探讨了东西方数字文化观的差异性,并对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进行了归纳。指出只有重视这种差异性并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才能使数字在英汉语言的转换过程中不致丧失本意,从而进行有效的文化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5.
自鸦片战争到上世纪40年代,是中国知识阶层的中西文化观在探索、论争中不断嬗变的一百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制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总纲领,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全面推到科学、成熟阶段。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知识阶层文化观的嬗变历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进文化,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国有企业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树立新的文化观,构筑企业文化建设新高地。  相似文献   
7.
8.
“中体西用”在历史上主要是作为一种新文化观而出现的,其实质在于突破“夷夏之辨”的束缚、重新定位中西文化,重心在于引进西学。这一特点使“中体西用”模式在相当长时期内具有内在的活力,处于动态演化之中。论者对西学之“本”的积极探讨,使“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并终于导致了“中体西用”这一论式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孔子在春秋季世的社会内部机制大调整时代,对三代文化的特征、古今文化的异同、夷夏文化的差别等等都进行了新的认识;他认同传统,力主回归传统,努力继承和弘扬华夏文明。孔子积极回应社会变革所引起的传统文化的危机,在重新理解和阐释传统的基础上解答时代课题,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对待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开展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目前,高校文化安全教育面临多元化的挑战,因此,在探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统一思想认识、坚守文化根基、加强教师培养和优化网络环境等措施来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