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6):94-99
魏晋南北朝是斗鸡诗之肇始,诗典精工,妙趣横生。建安诗人写出了感情真挚、气势高昂、笔调刚健的斗鸡诗,从主题、语言、典故等方面牵引了后世斗鸡诗创作,既为建安风骨之体现,又有导源开流之功绩。南朝斗鸡诗华美精致,风韵新巧,在诗歌形式美上颇见其功。南朝诗人将斗鸡诗内涵进一步扩展,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尤其是唐人的斗鸡诗创作。  相似文献   
2.
3.
4.
清末新体短篇小说选材无一例外地应和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其内容包括:大胆抨击时政,揭露官场黑暗和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反映婚姻观念的悄悄变化。  相似文献   
5.
屈原与屈骚精神是戴复古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关历史人物话语。纵览戴复古之作,可见其诗学的主体精神溯源屈子,远绍杜圣,近承放翁。此种诗性精神对他的时事诗、山水诗、咏物诗创作影响甚巨,而这一接受历程在南宋时期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6.
郑敏在诗歌创作及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大多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实践及理论成果。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上,郑敏的咏物诗及其关于死亡的系列组诗中意象的选取明显带有西方现代派的色彩尤其是里尔克的诗风;诗歌创作中自我与现实关系的处理上,郑敏借鉴了艾略特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派诗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唐代咏物诗成熟完美,代表着咏物诗的最高成就,它以其复杂有趣的多重意象和丰富的艺术风格,为诗园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唐代咏物诗的和谐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内在精神上物与情的和谐美,以心御物,物中有我;艺术形式上对物象进行细致精切的刻画,构成形神统一的和谐美;内在美与外在美相融形成的和谐意境美。  相似文献   
8.
谢朓咏物诗多为同咏之作,反映了当时文人汇聚的特点.而且,谢眺咏物诗结尾多归于美人失落或迟暮之感,与后世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然.咏物诗与山水诗互相促进.谢眺联句诗,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此类诗体的特点.一是押韵不太讲究,多沿袭柏梁台古体诗,二是合乎永明体平仄运用,三是表现了联句诗讲究对句平仄句式的一致性.另外,谢眺联句诗语言表现手法上也颇有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9.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七言体起于七言句式的确定,骚语由于缺乏七言句式的限定不能指为七言体之起。七言起于汉代谣谚、镜铭、歌诀,亦有文人偶作并赋体七言系辞,但汉乐府五言蔚为正宗,并以文人拟乐府居于雅正,而七言俗制罕作。然七言魏晋不兴,非在句句平韵导致意脉不相连属、不堪叙述抒情,而主要在于俗制不入、句长为难。及南朝宋鲍照七言隔句押韵新造其体,开启南朝七言之盛,与五言同时接受声律规范,卒成七言律体,但命意、造语犹仍南朝乐府七言,表现为早期七律的重要特点,这是因为七言新体形成既晚,不及五言经由自汉以来文人拟乐府的长久积累形成文人创制的精工锻炼。在七言律体的形成过程中,声律和联对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