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毅 《南方论刊》2007,(11):5-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的最好概括,是十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在今天已经不是个新名词了。虽涉世未深,却已名声大噪,让现代人为之叹服,就像《纽约时报》一个报道的标题《中国的“人肉搜索”让国际刑警黯然失色》。当然,“人肉搜索”并非中国特色,在英国、美国、韩国也都发生过震惊朝野的人肉搜索事件。  相似文献   
3.
晚清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许多外来的"新"语词被广泛引入写作实践,但晚清诗歌的现代性并不在于其新的语言系统所带来的新思想是否与西方义理一致.必须正视文化碰撞中语言的"旅行"特征和诗歌自身的想象性特征.晚清诗歌的现代性,在于在新的语词与西方义理的冲突当中、在由新的语言构成的意象系统和诗歌境界的冲突当中、在承载现代性的个体经验需求和古典诗歌美学之间,其为我们所呈现的丰富性及其矛盾性.汉语诗歌也正是从新的语言系统的进入而引发问题,促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新诗的发生,应溯源于此.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纷纷流行“跨界” 互联网不光是创造了众多流行词汇,更让眼光敏锐的人看到了商机。李维胜博士关于互联网营销模式的思考就从瓦联网新名词“跨界”谈起。互联网的跨界,在传统的经济学或管理学叫做“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近来.网络世界又增添一个新名词——“裸官”,意指那些配偶子女都在国外,而自己孤身在国内的官员。由于近些年“裸官”外逃现象频频发生,一时间,“裸官”成为了网民们热议的话题。那么,“裸官”与贪官有什么联系?“裸官”与忠诚度的关系如何?“裸官”能否做官?“裸官”外逃的原因及影响怎样?怎样才能有效地遏止“裸官”现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留守儿童这一新名词在各个学校议论纷纷,社会上也处处为留儿童作正面宣传。作为教师的我更是耳闻目染,我在家乡张公镇张庙小学调查中得知,全校五百多名在校学生中。就有342名是留守儿童,全镇所有的小学生大约四千名,可留守儿童人数就接近百分之六十。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象犹为突出,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其中超过一千万儿童留守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农村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要让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本文将作简要探索。  相似文献   
7.
"新名词"从必有到可无的前后变化,其原因有三第一为了争取更多的"诗界革命"的支持者和更广大的读者群;第二出于对诗歌艺术特质的觉醒并维护之的意愿;第三则是由于受到了精神革命思想的影响.最后一点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张奉连 《职业》2011,(4):53-53
土地经纪人、链接零售商、网络钟点工……这些频频现身网络的新名词,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新职业。最近,一组网络新36行的帖子在各大网络论坛流传,36种新职业全部是经网友推荐、专家筛选出来的,也是对网络时代新兴行业的总结归纳。那么,这些网络职业者是如何从虚拟走向现实,赚到第一桶金的呢?  相似文献   
9.
播客、抱抱团、换客、偷听城市……仿佛一夜之间,这些奇奇怪怪的新名词便如雨后春笋般在我们身边冒头。它们的传播能力还格外强劲,打着“新奇”的招牌,往往一露面便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都市遍地开花。但追根溯源,这些新鲜刺激的娱乐游戏无一不是“西风东渐”——在国外红了火了,便糊上层中文包装,“进口”到国内来。  相似文献   
10.
屈文生 《学术研究》2012,(11):122-129
近代中文法律新名词多从日语翻译而来,且大多直接借用和制汉语的书写形式,其辗转形成的轨迹是西方法律词语的跨语际实践过程。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的法律辞书编纂之于现代汉语法律译名的形成及变迁的意义在于,作为时代语言的记录者,它们在内容上较为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西方法律词语传入中国时的最初汉语形态。法律辞书是法律译名在现代法学话语体系中获得合法性的证据或证明。研究近代史上法律辞书编纂、法律译名的中国化及新旧法律名词之间的冲突问题,对消解今日辞书中法律译名的不统一和失范问题,仍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