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支配下 ,甘肃省城乡经济关联度低 ,城市经济发展表现出负集聚效应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慢 ,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拉大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 ,应借鉴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经验 ,推动城乡产业战略转型 ,改进资源型工业城市的负集聚效应 ;应处理好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 ;应结合县级行政区划改革 ,以县域工业化为重点 ,以工业资本和模式改造农业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老龄产业发展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 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绝对数和比例不断增加,将带来一场深刻的人口革命——步入老年型国家。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一直是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而且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又大大快于低龄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在迅速增长,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的新型产业——老龄产业。  相似文献   
3.
陈伟光  裴丹 《天津社会科学》2024,(3):114-126+176
全球产业治理是从全球经济治理话语体系中延伸出来的分支。之所以有单独研究的必要,是因为随着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新干预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回归,主要国家隐性的产业政策不断显性化并加速转型,大国愈来愈重视产业政策安排和产业战略布局,大国间的产业竞争与合作以及产业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博弈不断加强。全球产业治理本质上是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产业政策的协调和互动过程,由此形成共同的治理规则和标准。构建全球产业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不仅在于从产业领域考察和拓展全球经济治理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有助于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背景下,提出中国加快产业政策转型、积极参与全球产业政策协调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经历了从新兴产业到新型产业的巨大变化,其中旅游业态的创新和发展,尤为引人瞩目。通过分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旅游市场大格局的情形,指出我国旅游业态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专项目的旅游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从而使我国的新型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观光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久居都市的现代人渴望回归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体验乡土文化,而郊区农民也能通过发展这一新型产业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作为最早开始观光农业的城市之一,北京具有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旅游发展前景。素有"京南门户"之城的大兴区利用其自然优势打造绿海甜园,让游客体验农家气息,享受农家成果。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经济带已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沿海产业基地将形成一批新型产业,这块土地上必须摆放综合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新型产业项目。沿海新型产业基地的建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实现沿海经济发展目标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
青海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斌  李泉 《甘肃社会科学》2003,(5):151-153,150
青海丰富的各类资源始终是其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和产业成长的重要依托 ,也是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和制定产业政策的基本依据。结合青海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赋予的要求 ,我们认为 ,迈向新世纪的青海 ,应依托丰富的各类资源、特殊的高原气候、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 ,利用西部大开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 ,走资源开发及其精深加工为主导的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新型产业大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四川是农民工大省,常年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超过2500万人,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近十分之一,每年全省农民工创造的财富超1万亿元.  相似文献   
9.
牛仁亮1953年5月生,山西省人,中共党员。1988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师承我国经济学大师骆耕漠先生。1991年后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干部、正处级调研员;1994年~1998年在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工作,任党委副书记,兼任天津分公司总经理;1999年任山西省委副秘书长,兼任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2000年任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2002年任山西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中共十六大代表,山西省八次、九次党代会代表,八届、九届省委委员,山西省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产业组织形态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机制的形成而变迁的.产权关系的变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产权则成为产业组织形态变迁的内生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产权变革和产业组织形态演进的描述,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未来的产业组织形态也将是这一规律延拓的结果.只有尊重产权变革的这一规律,产业组织政策才可成为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