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20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来流行的汉语新词新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所收录到的近十年来出现的 4 78个新词新语进行了介绍和评论 ,并进行语义分类 ,分析了它们的流行原因、来源和构词特点。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各种社会现象如政局的动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以及国际交往的频繁都会对语言产生影响。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英汉新词的产生以及旧词衍生新义的现象都说明语言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着的。语言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会对语言产生特定的影响,而一定时期的语言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这就是语言的社会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探讨"海选"这一新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英文翻译。在翻译与"海选"有关的句子时,首先要注意该词使用的是起源意义还是引申意义。如是起源意义,可作解释性翻译。如是引申意义,则要区分该词的使用领域,仔细分析其实际所指意义,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通过一种领域内的词汇来描绘另一种领域内的现象,目的是为了理解、认知新事物。一个词语创造和产生,新意义的扩充压缩增加等,隐喻发挥着巨大的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隐喻化新词不断出现,即以一定的语音形式用已存在的概念去表达新事物的词语。这样的新词大量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在网络中突出。这篇文章以网络中出现的新词"X帝"结合语料,对这一新出现的语义特点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已发掘此类词语的发展脉络和走向,并对以后的教学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晓倩 《理论界》2012,(4):156-157
汉语新词语是汉民族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汉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通过新词语的产生,可以看出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发展的缩影,可以看到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陆贾作为汉朝建立之初卓有成就的能文之士,其文艺思想亦值得重视.<新语>乃陆贾作品中的唯一见存者,是研究陆贾文艺思想的唯一原始资鉴.从中可以对陆贾<新语>的文艺思想主要从功用、审美、质文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当代语用特点的表达,新词群"XX族"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理想认知模型、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研究分析了新词群"XX族"的基本特点和生成机制,浅论了新词群"xx族"的出现是人类认知的结果,以期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更多的语言现象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隐喻在新词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突破了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认识,认为隐喻不仅是修辞现象,而且也是认知现象。隐喻在新词和新义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隐喻的概念、机制、分类等,以2002年《现代汉语词典》增补版"新词新义"部分为语料,以及对照05版《现代汉语词典》,以《人民日报》、《京华时报》等报刊为语料,研究隐喻在新词新义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历史的变迁、生活的变化都可以通过语言来表现,而新语流行语更是及时反映出相应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变化。本文从语义学入手分析近年在"新语流行语大奖"上评选出的日本新语流行语,旨在探索流行语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通过流行语来考察当代日本社会的风貌及日本人的典型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