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51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语新词语缀化特征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词语的涌现是当前都市语言生活中的重要现象,特别是汉语新词中产生的一批新词缀,既反映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现念,也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内在要求,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所处的时代瞬息万变,汉语新词语不断涌现。对此,学界存在着或否定或欢迎等不同态度。我们认为,吐故纳新是汉语的一大特性,我们应坚持开放宽容而又积极规范的态度,一方面大胆包容新词语不断出现的现象,一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语言的规范管理,处理好语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汉语发展既保持稳定性又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诞生的新事物,因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而受到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和追捧,因此风行网络。网络语言新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及汉语带来了一定影响,在现阶段网络语言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其应当本着有理有节的原则,以最终达到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在语言要素中最为活跃,它能够及时反映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随着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大量网络新词语应运而生并快速传播。这些词语满足大众在虚拟空间交流需要的同时,也反映出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网络新词语,介绍中国当下的流行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心理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5.
许晓倩 《理论界》2012,(4):156-157
汉语新词语是汉民族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汉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通过新词语的产生,可以看出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发展的缩影,可以看到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思维习惯和文化内涵的影响.然而,在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同文化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的趋同,而文化的趋同又必然引起词语的语义变化.文章旨在通过词语的示例分析比较,探讨人类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证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语义随着文化的趋同所出现的同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薛俊美 《现代妇女》2014,(8):274-27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领域发展迅猛,新词语层出不穷。经济全球化时代,新词语的翻译变的越来越紧迫。本文针对其翻译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称谓构式,如“XX哥”“XX姐”等是近年来网络时代催生出的众多新表达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结构、修辞、社会、文化、心理和语用等角度对汉语新词语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大多都是围绕新词语的形态做探讨,未触及新词语产生的深层认知机制.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将事件域认知模型、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整合结合起来,建立“原型事件域整合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解释网络新称谓构式的认知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大学生了解和运用新词语的情况。结果发现,大学生对文化教育类和社会生活类的新词语最为熟悉,对政治类的新词语运用得最多。不同性别、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在了解和运用新词语上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了解和运用新词语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了解和运用新词语时情况比较复杂,大二、大三学生的情况明显好于大四学生。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类词缀不断增多,派生式新词语大量涌现,语言接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动因。语言接触对于汉语派生构词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外来音节语素化后演变为类词缀;外来类词缀的引进;促使汉语原有类词缀化等。其中,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于汉语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