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4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596篇
理论方法论   135篇
综合类   1246篇
社会学   138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诗发生期,校园期刊是新诗及新诗观念传播与接受的重要场域,《新潮》和《清华周刊》作为典型的校园期刊,深度参与了当时新诗批评场域的形成。《新潮》强调办刊人的"共同主张",紧随《新青年》办刊理念,选诗以白话新体为限,重视诗歌的思想意义和具象式写法;在议题设置上更重视新旧文学之争,理论批评主要是为新诗合法性找理据,在"自然"和"自由"的诗体解放旗帜下,扩展新诗的写作题材和写作手法;《新潮》与《新青年》《少年中国》构成同盟关系,增强了自身影响力,为白话新诗派壮大了力量。《清华周刊》及其《文艺增刊》虽然也强调办刊人的"共同兴趣",赞同诗体解放,但更强调"诗体创造",将情感、想象视为诗的本质,丰富了新诗表现手法;在议题设置上更注重理论建构,多围绕诗体规范与创造的具体细节展开,注重相互评鉴;《清华周刊》与《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因诗学趣味相近且有合作,为新格律诗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网购旅游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网评使用习惯及其在网评奖励效果作用下对网络评论效用发挥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网评使用习惯和网评奖励效果都对网评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网评使用习惯的影响力大于网评奖励效果。同时,网评奖励效果对网评使用习惯与网评效应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它削弱了消费者网评使用习惯对网评效应的影响;但消费者的网评使用习惯不通过网站的网评奖励效果对网评效应发挥作用,网评奖励效果不具有中介作用。可见,在网评使用习惯、网评奖励效果和网评效应三者关系中,网评使用习惯是个独立的影响因素,它并不通过网评奖励效果发挥作用,并且由于网评奖励效果的加入,反而削弱了网评使用习惯对网评效应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对于网评奖励政策的效果,需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不应一味夸大。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的知识的获取是从寻找规律开始。异于自然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的获取是否也是从寻找规律开始呢?这需要首先搞清楚人文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亨普耳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最后一人,主张人文社会科学中存在普遍规律。他提出将“覆盖律”运用于历史解释,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界大范围的争论。本文从亨普耳的“覆盖律”解释模型入手,以规律-规则-对规律的修正为线索,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国内报纸天天发社论以同国际报章接轨,也绝不会改变其为党和人民之喉舌的性质。然而,建国50年来至今,本应舆论先行,此项接轨却反倒滞后了。必须正本清源,还社论天天见报的本来面目,期待更多的报纸在《北京青年报》每日社评的形式上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6.
电视画面在新闻评论性节目中 ,起到了一个支撑点的作用。它是新闻评论进入电视领域的决定性因素 ,也使新闻评论类节目成为大众文本。电视画面是新闻评论节目信度和效度的第一支撑力。电视画面以具体诠释抽象 ;以视听信息演现文字概念 ;以细节场面实证结论的观点……通过对生活的还原与展现 ,使得新闻评论体裁这个昔日的“阳春白雪” ,开始属于平民百姓。可见 ,电视画面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7.
论语数字     
“在外国元首因多吃一道菜可能被迫向国人道歉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政府招待费‘是不是机密、能不能说而争论不休,不知道,这是国情不同,还是差距太大?“——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肖余恨。  相似文献   
8.
《红痴》忠实地反映了文革前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再现了当年知识青年的生活境况和精神面貌,反映了那一代人深刻思索、奋发图强的精神。小说以主人公李家宝的生活、学习、婚恋经历为线索,展开了跨越三十年的历史故事.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作者通过对李家宝性格发展过程娴熟、真实的描写,不仅使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大放光彩,同时又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我是统计人     
《山东统计》2004,(5):13-13
几年前,迷茫的我懵懂地选择了统计,从此便别无选择地定格了我半生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经过激烈讨论,与会专家取得基本共识,倡导中国新诗二次革命,推动华文诗歌全球整合,推进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和现代诗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